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静说热点 | 全区电动自行车已登记上牌60.46万辆

2024-01-17 08:03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迅/文 宋璐/图

 

 

宝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勇(左)做客“静说热点”栏目,接受主持人杨文静的专访。

 

嘉 宾:宝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杨勇 

 

主持人: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

 

主持人: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开始实施,2022年8月1日起,我市全面启动合标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关于宝安区电动自行车的基本情况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勇:自2022年8月1日起,我大队积极协调各街道、邮政、保险等集中攻坚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同步推进电动自行车进社区集中上牌、快递外卖民生行业集中上牌工作。全区共设置邮政服务点20个、社区上牌点122个。同时加快推进门店“即买即办”,会同市监部门积极走访辖区电动车销售门店,推动全区符合资质的销售门店通过备案功能线上完成申请、审批、授权流程。目前全区已授权开通“即买即办”486家销售门店。2022年8月1日以来全区共登记上牌60.46万辆。2023年共完成登记上牌41.79万辆,上牌总量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

 

主持人:短短一年多电动自行车上牌数量如此可观,可以给市民介绍一下我们全力推动电动车上牌的必要性吗?

 

杨勇: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给市民们介绍一下我们宝安辖区人、车、路、环境等各类交通因素的复杂性了。我区地理条件优越,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是海陆空交通枢纽,产业类型以制造业、物流业为主,是经济大区、工业大区和人口大区。全区道路总里程1727公里(其中市政道路1209公里),非机动车道1112公里,桥梁675座,隧道8座。全区实有管理人口560万,其中八成以上居民为来深务工人员,依靠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庞大,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期间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薄弱,且流动性极大,每年年头、年尾和暑期最为集中。

 

宝安区现实有电动自行车总量超百万辆,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风险突出,特别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高。据统计,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伤亡事故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从近年发生的事故来看,涉及电动自行车酒驾醉驾、夜间时段交通事故风险突出。

 

主持人:面对如此复杂的辖区交通环境,如此庞大数量的电动自行车,我们该如何降低电动车上路的安全风险呢?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

 

杨勇:若要有效地降低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安全风险,必须“疏”“堵”结合,一方面通过推进电动车上牌来疏通对电动车源头管理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电动车的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来全力压降因电动车违法行为造成的伤亡事故。

 

我大队依托每周专项整治行动和每周末宝安区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常态化查处摩电交通违法并对电动车销售门店进行检查,2023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1.69万宗,同比(94.55万宗)上升28.7%;查处违章63.24万宗,同比(52.08万宗)上升21.44%;检查销售维修门店5741家次,立案234宗,查扣超标电动自行车266台。去年共查扣电动自行车1264辆,拆除电动自行车雨篷9519个,行政拘留各类违法人员1530人,其中拘留“非法拉客”人员926人。

 

主持人: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方面还存在那些需要改善的问题?接下来有什么举措?

 

杨勇:电动自行车的治理工作是宝安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除了前面提到的持续强化执法整治外,我大队还依托区交安委办职能,统筹全区各相关单位、各街道,多措并举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一是组织各街道落实社区出入口“四个一”(每个出入口悬挂一个警示宣传标语、张贴一张交通安全海报、设置一个语音提示喇叭、安排一名交安人员开展戴头盔劝导),守好出街第一道防线;二是在全区设置117个警示教育站,组织电动自行车违法人员观看警示教育视频、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三是每天通过网格塔式微信群转发交通安全推文,触达辖区每一位群众;四是依托“宝安第一课”建立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对“新宝安人”、民生配送行业等重点群体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宣传。

 

但目前电动自行车管理仍是宝安区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大难点之一,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电动自行车存量巨大,全区电动车保有量保守估计超100万辆,其中仍有部分为超标车,且目前无有效退出机制,新增大于自然淘汰,导致快速无序增长。二是辖区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非机动车道建设滞后,目前覆盖率不足45%,导致电动车走机动车道现象普遍。三是电动车停放资源少,部分社区、停车场无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区域,导致电动车停放无序、杂乱,影响行人、非机动车正常通行和市容市貌。

 

因此,除必要执法整治外,还需要各职能单位、各街道以及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从宣传教育、内部管理、设施改善等各方面综合治理。文明安全的出行环境有赖于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全体市民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只有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才能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宝安、平安宝安。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