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文 蔡维泽/图
9月12日,第二届全球车网互动(V2G)论坛暨龙华能源科技城发布仪式在龙华区拉开帷幕。来自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力、充电设施、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国内外院士专家、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培育“车网+新型电力系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深入探讨数字能源、车网互动、新型电力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融合发展前沿话题,为推动车网互动大规模应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龙华高质量建设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助力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建言献策。
龙华区人民政府与龙华能源科技城首批意向入驻企业签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出席活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作视频致辞;广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刘文胜,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周,龙华区委书记王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龙华区领导蓝涛、徐志斌等参加活动。
康艳兵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能源系统转型正朝着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两个方向发力,呈现节能提效持续化、终端用能电气化、电源结构去碳化、能源系统分散化、能源供需智慧化等“五化”特征,必将催生新一轮以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特征的产业革命,将对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康艳兵表示,通过举办论坛,有助于凝聚共识,完善电力市场建设,创新市场交易品种,探索商业模式,构建开放包容的跨行业信息互动生态,推动车网互动关键技术创新,有序推进标准建设,形成覆盖车、桩、电池、网、平台各环节的完整标准体系。
刘文胜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城市的建设指导意见》,立足广东实际,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支持补贴引导、支持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多功能充电桩49.3万个,约占全国总量的15.8%,在全省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公共充电桩的全覆盖,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和充电量居全国第一位,初步建成使用超前、车桩协同的充电服务网络体系。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乘用车保有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为广东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推动车网互动融合发展恰逢其时,企业可以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技术交流,加强思想碰撞,积极推动充电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V2G项目为主导,探索先进技术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健全机制,以市场化机制引导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
张晋周指出,深圳擦亮超充之城、电力充储放一张网、虚拟电厂三张名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和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数字能源产业实现蓬勃发展。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超充站数量超过加油站数量,充电桩数量超过加油机数量的城市。同时深圳积极推广应用液冷超充、柔性充电堆等新技术,为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能量信息双向互动,建设充储放一张网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深圳正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全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打造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窗口门户。龙华区前瞻谋划打造能源科技城,与深圳市数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度一致,希望龙华区积极抢抓能源科技产业发展机遇,为深圳数字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卫致欢迎辞时表示,近年来龙华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新能源和储能作为龙华区“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率先打造“数字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举办第二届全球车网互动论坛暨龙华能源科技城发布仪式是龙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将为数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深耕新能源赛道,龙华将进一步推进车网融合,助力数字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以数字能源为特色的产业生态,以高效、优质、贴心的全方位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和优质项目在龙华筑梦圆梦。
现场发布
龙华能源科技城:2030年产值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能源科技城项目发布总体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在9月12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多个重磅产业项目亮相。其中,作为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别的能源科技城项目——龙华能源科技城发布了总体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据介绍,龙华能源科技城是龙华区突破新能源产业空间制约瓶颈,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设的产城融合项目,对于龙华加快打造以数字能源为特色,以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为优势的“一数四新”产业生态,外引内培龙头企业,建设未来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策源地、创新成果试验田、先进制造集聚区、合作开放桥头堡,争创国家级能源科技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龙华能源科技城将聚焦车网互动、新型储能、智能光伏、氢能等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企业共性需求,设立院士工作站,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联合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速新能源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根据规划,2030年,龙华能源科技城将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能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产值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深圳能源看龙华”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龙华能源科技城将逐步构建“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一带”为观澜河双碳经济示范带。“三核”为茜坑片区、求雨岭片区、庙溪片区三大核心区,三大片区占地面积1325公顷,核心区域约125公顷,“十五五”期间将释放产业用地近百公顷。
当天上午,龙华区人民政府与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永泰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广通远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天邦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首批意向入驻龙华能源科技城的企业签约。
12日上午,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共建的“车网互动联合实验室”在论坛上正式揭牌,欧阳明高院士团队还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房-车-网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联合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签约。通过跨领域、跨地域创新资源的协作,助力产业、技术、资本等要素高效流通,加快车网互动创新发展,车网互动数字能源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
高端对话
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示范应用
以会促产,推动产业协同,凝聚发展新动能。作为在龙华创办的专业论坛,全球车网互动(V2G)高峰论坛已经成为V2G行业内重要的品牌活动,为相关产业发展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要素。此次论坛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V2G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电力、高校院所、新能源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车网互动的政策支撑、技术路径、绿色低碳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车网互动产业联盟企业项目签约仪式。
“龙优+”新能源生态联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第二届全球车网互动(V2G)论坛暨龙华能源科技城发布仪式高端对话环节。
高端对话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双碳技术、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王东担任主持人,对话嘉宾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级高级专业技术专家、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艳,中电源动集团高级总监易仕军,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金星,蔚来能源体系管理负责人何旭。
车网互动产业作为构建数字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环,是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的关键一招。与会专家认为,在“双碳”目标驱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已成为促进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双向奔赴的重要结果,并将带动相关产业新一轮升级,为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与会专家建议,政府要构建富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基于深圳成熟高效的产业分工,鼓励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参与竞争,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培育专业人才,加强区域协作。同时,要完善电力市场,创新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机制,让车企、车主、电网、充电运营商等参与车网互动的各方主体都能从中获得价值,进而推动形成车网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机制,并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新闻延伸
打基础立框架定规则 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
龙华加快构建全要素一体化产业生态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构建广泛覆盖、均衡合理、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超充设施建设管理标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加快推广光储超充、车网互动应用。龙华区也聚焦该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瞄准六大重点领域
形成新能源产业全链条集群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龙华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先后出台了《龙华区创建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行动计划(2022-2025年)》《龙华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龙华区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龙华区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多份政策文件,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如今,龙华区已逐步形成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主导领域,以能源互联网、智能光伏为成长领域,以新型储能、氢能为新兴领域的“1+2+2”新能源产业集群体系。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龙华拥有20万辆备案产能的整车生产基地,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环节,集聚了汇川技术、广通远驰等多家优质企业。2023年,龙华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约500亿元。未来将以“巩固电动化做好智能化、切入网联化”为纲,加快形成“1家头部车企+1家平台企业+N家零部件龙头”的发展格局。
能源互联网领域,龙华在数字能源领域走在全市前列,形成了以电源电网建设分布式发电、特高压等为重点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条,汇聚了大唐宝昌、中电源动、南网电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23年,龙华区数字能源产业营收约100亿元。未来将培育一批国际先进的创新型能源互联网企业,争创国家级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智能光伏领域,龙华在上游组件设备,中游银浆、支架、薄膜电池,下游系统集成等环节均有重点布局,集聚了凯盛、拓湃、首聘等多家优质企业。2023年,龙华区智能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约1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引进下一代智能光伏终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积极构建“比特+瓦特”智能光伏产业生态圈。
新型储能领域,龙华重点布局储能电池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装备制造等环节,产业链条较为完备,集聚了海辰储能、华宝新能等多家行业标杆企业。2023年,龙华区新型储能产业实现总产值约100亿元。未来将依托区内骨干企业,培育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聚焦电化学储能、储氢、储热等重点方向,加快建设全市新型储能产业核心承载区。
氢能领域,龙华构建了涵盖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以及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生态圈。集聚了氢蓝时代、凯豪达、众为氢能等重点企业20余家。未来将以求雨岭氢能产业园为重要载体,探索建立氢能行业全链条综合性标准体系,形成以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原材料为主体、制储运加氢为辅的产业体系。
坚持双轮驱动
构建绿色低碳全场景生态圈
构建全要素一体化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生态,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新能源领域领军人才。
近年来,龙华区坚持科创引领、平台支撑双轮驱动,现有新能源国高企业281家,专精特新企业158家,重点创新载体58家。集聚了欧阳明高、邹才能、王海等一批行业顶尖智库专家。全国首个城镇燃气掺氢综合科技实验平台落地龙华,中石油新能源研究院、海辰大湾区研究院、研一智慧研究院等先后落子布局。
在场景示范方面,龙华区坚持“以示范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产业”,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率先构建绿色低碳全场景生态圈。加快建设遍布全域的超充服务网络,投放大湾区首座支持液冷超充构架的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区接入“充储放一张网”充电设施比例超过80%;出台虚拟电厂支持政策,接入虚拟电厂负荷相当7万户居民年用电需求;建设全市首个“超充+低空”一体化示范站,推进绿色低碳与低空经济加快融合;光伏并网发电、绿电交易消纳量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