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 中山日报记者 王远扬 叶清华
深圳与中山,这两座南国明珠,隔海相望多年,如今因深中通道的建设而愈发紧密。深中通道,如一条巨龙横卧伶仃洋上,将深圳的创新热土与中山的匠心之地联结在一起。
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如风,时时激荡着年轻的心灵。这里的企业如星河璀璨,华为的科技前沿,大疆的飞天梦想,腾讯的数字蓝图,无不彰显着深圳人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中通道的开通,为这些企业打开了新的视野与机遇,让他们的触角得以更加深入地延展至中山这片厚积薄发的土地。
中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产业结构,孕育了众多优质企业。无论是精雕细琢的灯饰产业,还是名扬四海的健康家电,这些企业如同根植于大地的千年古树,在时光的洗礼下愈发坚韧挺拔。
深中通道带来的大桥经济效应,不仅是交通的便捷,更是两地企业合作与共赢的新时代序曲。深圳的科技创新与中山的制造智慧,在大桥的牵引下相互辉映,互补共生。深圳的企业带来技术与资本的涌动,如江河奔腾,为中山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生的活力;而中山的企业则以其深厚的工艺底蕴与市场经验,为深圳的科技成果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这片被深中通道连接的土地上,深圳与中山的企业如同两颗耀眼的星辰,彼此交织出灿烂的星河。他们在大桥之上共舞,成就了“1+1>2”的经济效应。大桥之下,伶仃洋的海风吹拂,犹如一曲动人的旋律,奏响了深中企业合作共荣的辉煌篇章。深圳的前沿与速度,中山的稳重与精致,共同在这片南粤大地上,开启新的未来。
壮大创新主体力量
中山市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城市,企业数量庞大,经济活力十足。目前,中山市拥有超过60万家市场主体,涵盖了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家电等多个领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中山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如明阳集团等。中山市一直以来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创新,提供高效的企业服务,支持企业降本增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优势为中山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优质企业扎根蓬勃发展
宝安是深圳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也是一块被时代机遇层层“圈中”的宝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扩区”、深中通道开通、新型工业化等机遇汇聚叠加之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在这片土地上勃发升腾。这里拥有商事主体超95万家,制造业企业5万余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上市公司79家。凭借高效的政务服务、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宝安不断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深圳的产业升级与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以开放和服务成就企业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以市场活力和创新氛围闻名,聚集了超过434.2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企业265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第一。通过持续优化政策扶持,推行商事改革、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深圳孕育了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全球,而众多中小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深圳企业以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形成了富有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产业生态,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分别达到1.1万家、2.1万家、2.48万家,还成长出了10家世界500强,27家中国500强,57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在完善的产业链与服务生态支撑下,深圳企业展现出蓬勃活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项目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深圳
●商事主体422.6万户 稳居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4489.6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932.61亿元
中山
●登记注册各类商事主体645117户
●注册资本(金)18311.86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722.86亿元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03.66亿元
宝安
●商事主体93.4万户 稳居全市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592.4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1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755.58亿元
※数据引自深圳、中山、宝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