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学校老师
▲《木仙庵谈诗》剧照。
初一上学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是《西游记》。初一的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并不陌生。他们从小通过观看各种动漫、影视剧或家长的亲子共读,已经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只是读过、听过或者看过电视剧《西游记》。为了让学生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更好地读懂《西游记》,在文汇学校一年一度的“缤纷语言节”活动中,学校特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改编和演绎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结合教材导读挑选了书中八个经典情节,它们分别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木仙庵谈诗。随后,我将班级学生按照抽签结果,分成了八个小组,在简单讲解了剧本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自行讨论确定演绎的角色,他们深入文本研读细节,充分讨论设计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台词和表演时的神情动作,忙得不亦乐乎。其间,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反复排练,力求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正式演出当天,孩子们热情高涨,邀请了家长和科任老师做评委。因有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自信满满,人人上台,或滑稽可爱或戏谑诙谐或声情并茂,演绎得惟妙惟肖,博得现场阵阵掌声。家长们也给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奖品,“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组”“最佳演绎组”,一个个奖杯是对他们认真努力的肯定,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脚印。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通过亲自参与剧本的改编、创作、角色选定与上台演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样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敬畏之心,他们刚拿到书籍时都担心自己读不完看不懂,活动之后很多学生反馈,才发现原来《西游记》这么有趣、有料,又好玩又深邃,他们觉得这不仅是一部神魔小说,还是一部游戏之作,也是每个人的成长修心之旅。
我借此机会告诉同学们,在《西游记》原著中,有一回赶路途中,师徒讨论起还要几时方可抵达,悟空如此答:“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人生成长的路何尝不是如此,很多时候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成长的路上,最有意义的可能不是到达山顶的那一刻,而是越过山丘遇见更好的自己。
■剧本节选
木仙庵谈诗——唐僧的奇妙一天
剧本创作:
文汇学校初一(15)班 宋欣娜、赵浩丞、赵怡萱、郭晞彤、王景程、刘峻瑜
指导老师:汤金应
目标观众:初中生
剧情风格:幽默、搞笑,带有佛理,融入初中生活趣事
演出时长:约10分钟
场景一:旁白与背景交代
舞台布置
舞台布置为浓密森林,树木高大,枝叶繁茂。四个树精分别站在舞台四角,服饰以绿色为主,体现各自特色。
旁白(台词)
旁白(戏剧性语调):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一片神秘的森林,忽然间四棵古老的大树开始颤动,摇身一变,化作四位神奇的树精!他们自称“诗林四杰”,想与唐僧谈诗论禅,传授佛理。真可谓是:
师徒四人上西天,走到森林被挡前,
树精出来把诗念,哈哈哈,有点悬!
请四位大仙介绍一下自己
(点击PPT)
树精们亮相
(依次台词)
(音乐起,四个树精入场,手拉着手,跟随音乐跳舞,15秒后)
孤直公(大喊):停!乱了乱了!重来!
孤直公(柏树精,严肃正直,语气沉稳):
“我乃柏树孤直公,不惧风霜任雪风,
立于山巅傲苍穹,诗情画意自然成。”
旁白:“啊,自然成!”
凌空子(桧树精,气度非凡,语调悠远):
“凌云枝上立,幽谷不惊寒。
借问风何去,一个字”
四树精(齐喊):“什么”
凌空子:“随缘”。
拂云叟(竹子精,悠闲风趣,语速较快):
“竹影摇曳轻风过,心如水静品书多,
无所求而心自安,清风明月自在我。”
旁白:“啊,自在我!”
十八公(松树精,豪爽直率,语调豪迈):
“苍松立雪傲霜风,万仞山巅气自雄。
借得青天无限意,笑看尘世十八公。”
旁白(长音叹气):“啊”
四树精(异口同声):“闭嘴!”
(树精们自我介绍后)
……
结束场景
旁白:
灯光渐暗,三藏与树精们的谈禅论诗可谓妙哉,更加突出了三藏取经的决心。生活处处皆禅意,在前进的途中,当面对诱惑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与目标,不为杂念所困,必定修成正果。
唐僧师徒继续踏上西行之路,四个树精则在森林中留下他们的诗句,静待下一个有缘人。
灯光渐暗,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