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 文/图
2月25日、26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光明代表团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紧扣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交通建设、民生福祉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代表们履职热情高涨,带着基层调研的鲜活案例和群众期盼,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既有数据翔实的分析报告,也有直指短板的犀利质询,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听取建议,现场回应代表关切。这场充满理性与激情的思想碰撞,不仅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新图景,更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光明代表团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 产业
现代产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区域发展的“骨骼”与“血脉”。光明代表团分组审议时,产业发展相关话题讨论热度高涨。
“光明区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拥有众多潜力企业,市、区政府应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并呼吁社会给予耐心和支持。”市人大代表、深圳市特新界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东表示,他建议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产业园区租金不合理的问题,督促国有企业严格执行深圳市“20+8”产业政策和工业上楼政策,展现国企担当。
市人大代表、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鑫建议,重点支持构建集研发、培训、测试、技术孵化于一体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验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有公信力的测试报告,加速导入自主材料和技术的量产线;强化政府资金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展,积极探索设立新型投资基金,通过部分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新材料研发,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AI
科技创新板块掀起“头脑风暴”,AI产业发展路径成为焦点。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逸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周子友建议尽快出台“AI+产业”专项行动方案,强化科技产业竞争力,依托深圳在医疗、教育、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错位发展,加大对垂直领域企业支持力度,通过专项支持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巩固科技立市根基。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FID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杨凯越则建议支持中小企业AI转型,建设AI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基础算法模型降低研发成本;推进AI普惠应用。试点“AI 惠民服务站”,针对老年群体设计适老化智能服务;普及AI技术至教育、民生等领域,覆盖学生及老年人群体。
关键词 交通
现代交通体系正重新定义地理空间的“区位价值”。会上,人大代表们围绕光明区内外交通体系建设展开热议。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光明区重大项目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艺建议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光明区交通网络设施的统筹和协调,补齐光明区与东莞、宝安、龙华等区域的跨区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确定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二期项目方案,尽快打通光明片区东西向交通规划路网,制定总体建设工期重要节点计划。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今年要开工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通道深圳段,我建议由市领导挂帅推进,建立深莞协调机制,试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市人大代表、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郑华玉表示,她还建议优化光明科学城交通体系,加速启动轨道五期调整,将轨道交通18、29号线纳入建设,推动资源向原特区外倾斜。
关键词 民生
在民生议题讨论中,医疗、养老等高频词不断被提及。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深圳市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吴本清建议优化医院病房标准,将医院标准病房由双人间改成单人间,取消三人以上的病房,让病人住院更加舒适,同时规范医院陪护收费标准,将病人陪护费纳入医保范畴,减轻市民群众医疗负担。他还建议健全认知障碍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将认知障碍筛查纳入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加强对前期病患的干预。
围绕养老服务,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光明社区党委书记林海东建议打造养老服务培训平台,将养老护理员岗位纳入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范围,支持职业学院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出台薪酬指导意见,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