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鸣
作家简介 鹿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文联、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相城区文化艺术类领军人才。著有长篇小说《草原之鹰》《呼伦贝尔大草原》《当流星落入草原》《新四军来到殷家浜》《驼鹿遇险》《克鲁伦河》等。作品曾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长江杯”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两次获“大自然原创儿童文学奖”,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代表作《克鲁伦河》获“冰心图书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优秀动漫奖,2023年获中信出版社“年度作者奖”。
我的《克鲁伦河》一书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草原儿童小说。小说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通过少年宝鲁日的视角,展现草原生活的诗意与哲思。小说融合了生态、成长、传统与现代的多重主题。
克鲁伦河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条河流,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沿途会发生很多故事。少年宝鲁日跟随父母在克鲁伦河畔的夏牧场放牧。他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愉快地放牧、游戏。蒙根高勒爷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牧民,年纪大了以后,就由他的儿子放牧,可他依然关心放牧,关心草原。宝鲁日和小伙伴们最爱到蒙根高勒爷爷那里去玩,他们爱爬到蒙根高勒爷爷的大骆驼背上玩,也喜欢跟着蒙根高勒爷爷到草原上观察鼠洞。
有一天,蒙根高勒爷爷预测到夜里会下大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水,于是他骑上骆驼,连夜去通知克鲁伦河下游的牧民转移。可是洪水过后,牧民们发现蒙根高勒爷爷不见了。原来蒙根高勒爷爷通知牧民转移后,在回家的途中遇难了。
冬天来了,宝鲁日跟随父母赶着牲畜到大山里的冬牧场放牧,在那里躲避严寒和大雪。他们在冬牧场度过漫长的冬天。
第二年春天来了,宝鲁日和小伙伴们又回到了克鲁伦河畔的夏牧场。他们再也见不到心爱的蒙根高勒爷爷了,可是蒙根高勒爷爷身上优秀的品质已经深深地刻在他们心里了。
小说以“流淌”为核心意象,通过三条线索交织展开。第一条线索是克鲁伦河,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草原生命的象征。它串联起四季更迭、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暴风雪)与生命的荣枯,成为自然力量的化身。第二条线索是宝鲁日一家从冬牧场到夏牧场的迁徙,这既是游牧生活的常态,也是少年成长的隐喻。迁徙途中,人与动物的互动(如牧羊犬与狼的搏斗、母羊失子的悲情)、对自然的应对,展现了牧民对生态的敬畏与生存的智慧。第三条线索是蒙根高勒爷爷,蒙根高勒爷爷这一角色贯穿全文,作为草原智者的化身,他象征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他的“消失”与“找寻”,暗喻现代人对传统的追索与反思。
宝鲁日的日常充满童趣,如采沙棘果、追跳兔、挤牛奶等,展现了草原孩子的自由与活力。同时他们经历生死离别(如姐姐为救小黄羊被洪水夺去生命),在自然与人的无常中逐渐成熟。
小说通过迁徙中的细节和生态危机(如洪水、狼袭),探讨游牧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古老智慧,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平衡。书中穿插那达慕大会等民俗活动,呈现草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通过蒙根高勒爷爷的“预言”与少年对传统的继承,反思现代社会中文化根脉的存续。
那么小读者如何更好地阅读这部小说呢?第一,小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注意体会小说写作中的“小说美学”,比如小说语言充满诗意,如“阳光像克鲁伦河一样流淌”,小说弱化传统故事的“完成度”,而以情感流动和意象堆叠构创故事,形成独特的“小说美学”。第二,小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小说所体现的哲学深度。蒙根高勒爷爷的形象虚实相生,既是具体人物,又是文化符号,克鲁伦河的描写极具现实与象征,赋予文本哲学深度。第三,小读者还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小说所呈现的厚重的生态与人文思考。小说不仅是一部草原少年的成长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寓言。克鲁伦河作为蒙古族母亲河,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呼吁小读者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重新审视传统价值。
《克鲁伦河》以轻盈的儿童文学形式,承载了厚重的生态与人文思考。它通过少年的眼睛,将草原的壮丽、生活的艰辛、文化的韧性融为一体,既是一部“流淌的美学之书”,也是一曲游牧文明的深情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