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思想深流 | 边缘的自觉

2025-03-27 09:11 来源:宝安湾

伯斯

 

香港M+正在进行的展览“毕加索——与亚洲对话”向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借了毕加索的六十多件作品,与约130件M+自己的藏品(出自三十位亚洲及海外亚洲艺术家之手)展开对话。这场对话并非有来有往,而是一种杂糅了承继与质疑的边缘的自觉。

 

展览中刻意为之的并置是一种通用做法。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在当代日本艺术家群展中把日本艺术家作品和莫奈、波洛克并列,纽约MoMA曾经把纽约非裔女艺术家作品《Die》和毕加索《亚维农少女》共陈。前者是用大师助推本土艺术家,后者更多的是彰显MoMA自身在艺术史中地位的漂亮故事——艺术家曾经每天到MoMA看毕加索的画,才创作出这张在主题上承继自毕加索的画作。

 

接受过文化研究训练的人大多爱用“对话”“生成”“在地化”这样营造参与感的词。但在这个展览里,我常常怀疑,对话真的发生了吗?

 

“毕加索——与亚洲对话”把毕加索丰富的创作生涯总结成天才、局外人、魔法师、学徒四个部分。其中“学徒”部分的策展文本说,“受到艺术史上大师作品和非洲、伊比利亚、地中海文物影响的毕加索始终葆有学徒心态。”毕加索当然是艺术史大师的学徒,但是非洲雕塑、伊比利亚文物,它们参与这场对话了吗?还是只是素材库里标记为“原始素材”的那部分?

 

毕加索的一生从未到过亚洲,他唯一一张关于亚洲的作品借鉴了戈雅和马奈的构图,亚洲的形象可能来源于当时的报纸。“模仿与挪用向来是艺术史的一部份。”展览里的亚洲艺术家们:森村泰昌一丝不苟地将自己化妆成毕加索的经典形象,摆出他的姿势与表情;廖逸君与其男性缪思之间的互动方式,与毕加索使用缪斯的方式形成对比;印度艺术家纳里尼·马拉尼的动画《女人的敘事诗歌》正对着毕加索多幅女人肖像,提醒观众隐藏于这些作品背后残酷的权力关系……亚洲艺术家是成为毕加索多变艺术风格的注脚,还是在去中心化的当代艺术场域中与毕加索进行了对话?这些并置让亚洲艺术家被更多人看到了吗,更甚之,构建出有别于西方中心论的艺术谱系了吗?

 

身处艺术史“中心”还是“边缘”,决定了非洲、伊比利亚、地中海文物之于毕加索,与毕加索之于亚洲艺术家,意义是不一样的。

 

当然,全球化时代,再谈构建有别于西方中心论的艺术谱系或许是妄谈。用毕加索的话说,“艺术没有过去与未来”,作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西方艺术史已经随着资本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进入了地球上大多数角落。西方艺术中心从罗马、巴黎,变到纽约,如今人人皆称已经没有绝对的艺术中心了,而是进入多中心时代——只不过这种多中心变的是地点,香港也可以是中心之一——作为曾经的殖民港口与今日的全球艺术交易枢纽,香港始终处于中心与边缘的夹缝中。当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进入全球的艺术市场,单一的艺术谱系的承继逻辑已经更为坚不可摧了。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