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学校 九(9)班 陈芷涵 指导老师:宁安娜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浓淡芳春满鹏城。海棠枝头,点点红无数。
三月已至,正是踏春赏花好时节,兴致满满地拉上阿婆一同前往深圳植物园。临出门前,阿婆依旧像往常一般拿出她的专属剪刀,抽出老家的红砾纸,笑呵呵地说,定要剪出那一纸灿烂春光。
行至一棵根系发达的海棠树下,阿婆止住了脚步,抬眸,眼前一片鲜艳娇粉。呀!这应当是阿婆最喜爱的海棠花。可我向来是不喜这花的,海棠虽美,可也过于娇弱。总是如同那闺阁女子一般,粉粉嫩嫩的,禁不起风吹雨打。
撇了撇嘴,却也耐不住阿婆的不断劝阻,也终是要在这美好春光中做一些什么,百无聊赖之下跟着阿婆拾起了篓子里的剪刀,有模有样地剪起那海棠花来。
片刻之后,阿婆告诉我:要剪好这海棠,可得抓住海棠花的神韵才行。
“神韵?这普普通通的海棠花还有啥神韵可言呢?”心下茫然,天真的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努力学习阿婆的剪法,依葫芦画瓢便可。毕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嘛!
却不料,只匆匆过去十来分钟,从一开始的胸有成竹变得寸步难行。不是这里剪断了,就是那里裁裂了。我脆弱柔软的内心受到了重创。不留神间,那不长眼的银剪更是如讨人厌的小怪兽一般,刹那之间便划破了手指。鲜血沿着指间无声滴落,入了那海棠残花堆中。眼前枝头的海棠似乎更是变得可恶至极,连带着那娇嫩的淡粉也似乎被蒙上一层灰般黯然失色。
当下不再犹豫,我与阿婆说道:“不学了!”
阿婆似是这时才从剪纸的世界中回了神,停下了手,仔仔细细地帮我处理伤口,略鼓起的老茧轻轻刮着我的手背,望向我慢悠悠道:“古人常说,‘外柔内柔,人辱之,外刚内柔,人轻之,唯有外柔内刚,才使得人敬。’囡囡,知道阿婆为什么总是在纸上剪这海棠花吗?”
我怔了怔神,摇了摇头。是呀,常看到的剪纸上不是富贵大气的牡丹,就是高洁傲岸的荷花,怎么阿婆就独爱这“弱不禁风”的海棠呢?我十分费解,园内轻柔的海棠迎来一阵风,似马上将这思绪吹散一般。
“因为啊,海棠有着外柔内刚的根。”顺着外婆的手指方向看去,这柔美海棠之下,映入眼帘的正是那粗壮坚韧的根系,正不断向下深扎于土壤之下。
深圳的天气总是出乎意料的,接连几天的暴雨天气,让这海棠根系周围覆盖的泥土竟也被冲刷开来,裸露在外的那些气根从枝干垂下,像老人的胡须,却又倔强地扎进泥土。阿婆接着说道:这些气根会不断向下生长,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养分。即使是在贫瘠的岩石缝隙中,它们也能找到生存的方式。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独属于海棠的生命韧性,看到了黑暗中的执着。
再抬头看去,雨脚侵袭后,却是迎得清香拂面庞,海棠经雨胭脂透。枝头之上,几朵海棠似洗去了一身尘土,展露出春华芳香。
树根上散落几处残红,阿婆重新坐下,垂眸细细裁着一张红纸,布满老茧的双手上隐隐数条伤疤。突起的老茧见证着这位老人一生的艰辛:那时阿公外出打工,由阿婆一人干农活,有时用剪纸补贴家用,熬过了最坚苦的时段依旧不放弃,拉扯着母亲与阿舅长大。从前还疑惑,是什么让她坚持到今日?想到此刻,心下便已了然:所谓剪纸之根才不是单单刻苦努力,更多的是这一代手艺人不怕苦不言弃的坚守、传承之根啊!
是啊!阿婆不正与这海棠一般,有着外柔内刚的根吗?
行到阿婆身边席地而坐。此刻,我终明了:这海棠并不柔弱,在看不见的地方,它还有那盘虬卧龙、错综复杂的扎实根基。重新拾起银剪,心中不由泛起敬佩之意。果然,外柔内刚,人敬之!这娇嫩海棠此刻也在我的心田之上种下外柔内刚的坚韧之种子!
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植物园内灼灼其华的海棠摘取天边胭脂色的云霞来晕染春日的华章。轻柔的它,静默绽放间诠释着外柔内刚的风骨,虬枝铁骨镌刻着生命的诗行,每一片花瓣都在向我们述说着时光淬炼的品格。
海棠美好的色彩没有风雨,如何磨炼?没有根基,如何坚持?而阿婆这一剪纸便似一枝海棠,雨点越大,其根更深,那技艺的传承也似这一树海棠,风声越盛,其根越紧。
而我,也将如阿婆一般,拾起手中的银剪,坚定地传承。
鹏城春色浓如雾,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点评:小作者选取阿婆教自己剪纸这一生活事件,写出了海棠剪纸与坚定传承之间的关系,文章遣词造句中处处富有美感,小作者的心情由百无聊赖到沉静顿悟,眼前的海棠花也由看似平常普通到种下心中万千灿烂,情景交融之中透露着小作者的成长思考。结尾巧妙点题,水到渠成中也引发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