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雷(著名寓言作家)
一天,大狐狸弄到了一大一小两块肉,正要往嘴巴里送,看到对面走过来了一只小狐狸。它想捉弄一下对方,就问小狐狸:“小傻瓜,你要哪一块肉啊?”
“我要那一块。”小狐狸指着那一小块肉说。
怎么要小块、不要大块?难道真是一个傻瓜?大狐狸一下没反应过来,本来一丁点儿肉也没打算给,却顺手把小块肉给了小狐狸。
小狐狸抓起肉就走了。
天哪!不要大块要小块!真是个傻瓜啊!还给我说准了,哈哈哈,我可真是个天才。大狐狸很得意,它把这事说给其它狐狸,别的狐狸听了,也都觉得很好玩,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大傻瓜,都想耍弄一下那个小傻瓜。
从此,那些狐狸随身携带一大一小两块肉,只要看到小狐狸,就拿一大一小两块肉让小狐狸挑选,小狐狸每次都要一小块。(详写第一次选肉,概述其他无数次选肉,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果然如此,的的确确是个大傻瓜啊!那只小狐狸傻子的绰号越传越远。
一只好心的老狐狸知道了这件事,把小狐狸找过来,教小狐狸说:“我可怜的孩子啊,以后它们再问你要肉的时候,你就要那块大的,否则人家就一直当你是傻瓜。可不能总要那块小的,总是让人当傻瓜啊。”
“老人家,谢谢您,实话告诉您,我也知道大块的好,每次也很想要那块大的;可是啊,要是我要大块的话,他们肯定就不会问我了,那么我就连小块的也没得吃了。其实呢,有时候每天好几只狐狸问我,几块小肉加起来,比单独的大块还多呢。所以呀,虽然他们都觉得我傻,其实我比他们都聪明呢。您就放心吧。”(借用老狐狸这一角色,继续推进情节发展,说明小狐狸选小块肉的原因。)
哦,原来是这样啊,哈哈哈,原来这小狐狸不傻啊!傻的是当小狐狸是傻瓜的那一群大狐狸!(使用“哦、哈、啊”等语气词,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也有点幽默搞笑的意味。)
作者解读:
大狐狸、小狐狸、老狐狸,作者借用三只狐狸讲了一个“谁是傻瓜”的故事。其实,也没有真正的傻瓜,但在把别人当傻瓜时,丢了理智,就可能成为傻瓜;跟着别人人云亦云,不做思考时,也可能成为傻瓜。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指才智出众但并不处处表现在外。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以为聪明过人,当别人是傻瓜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最大的傻瓜这个道理。而现实也的确如此,自以为愚笨的人往往不笨,而自以为聪慧过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笨蛋。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智商低,他们笨就笨在以为别人笨。
从另一方面看,才能出众的人不露锋芒,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时有时表面上看会显得很傻,很多时候也会吃亏,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大事上却做得很出色,很成功,一点也不笨。
大智若愚者外表普通,内涵丰富,做人低调,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不夸耀自己,更不抬高自己,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大度和自强不息的心态,不抱怨、不消极、不放弃,踏实做事,不断积累,厚积薄发,而终成无价之宝。
本寓言适用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聪明”“愚蠢”“大器晚成”等话题的作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