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何柳 通讯员 汪筱瑜(图片为视频监控截图)
在深圳地铁12号线福永站,一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接力”让冰冷的夜晚涌起一股暖流。三周前,一名年轻女孩在这里与死神擦肩而过,而她的重生,不仅是技术与速度的胜利,更见证深圳这座城市的温情——一座用“以人为本”书写温度的城市,正用行动诠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文明内涵。
地铁工作人员抢救突发急症乘客。
“若没有他们的救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深圳的晨曦。”近日,已康复出院的曾女士和家属携带印有“危难时刻见真情,地铁救助暖人心”烫金大字的锦旗,来到地铁福永站,向车站工作人员送上锦旗,感谢深圳地铁员工在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
“黄金四分钟”:速度与温度的“生命赛跑”
3月7日23时25分,在临近末班车时段的深圳地铁福永站内,曾女士在看演唱会结束后的返程途中突然倒地。地铁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查看,轻拍呼叫并观察其呼吸,发现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值班站长姚攀接报后1分钟内抵达现场,发现乘客呼吸微弱、四肢僵硬,果断启动应急机制:AED设备到位、120急救电话拨通、屏风隔离出临时救护区、维持现场秩序疏散人群、保持电梯及楼梯通畅无人占用……每个环节无缝衔接。更令人动容的是,地铁员工与一名热心市民交替进行心肺复苏,为生命争取转机。
当晚23时34分,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120医护人员到场后立即予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电除颤两次、开放静脉通道、高流量吸氧等措施,经上述积极抢救治疗,患者于23时55分恢复自主呼吸心跳;随后,患者被护送至福永人民医院,收治入福永人民医院ICU。
从地铁站到救护车,再到ICU病房,这场“接力赛”最终让曾女士经治疗后脱机拔管,生命体征稳定,并顺利出院。她的重生,是深圳地铁“厚德载运,深铁为民”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黄金四分钟”急救体系的完美答卷。
从“硬核救援”到“城市温度”:深圳的文明底色
地铁站是城市的窗口,而福永站的这一幕,折射出深圳这座城市的温情底色。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深圳地铁员工通过AED和心肺复苏术成功施救的第6例,也是2019年以来地铁员工累计救助的第54人。近年来,深圳地铁全线网完成1074台AED设备的全覆盖安装,并定期开展员工急救取证培训及实操复训,实现了每个车站每个班次至少2人持有急救证,用“硬核”设施与专业能力为生命护航。
这份“硬核”背后,是深圳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执着践行。从地铁员工的专业救援,到热心市民的挺身而出,从急救中心的争分夺秒,到医院ICU的全力救治,这场生命接力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深圳的城市温度,不仅体现在地铁站内的屏风隔离区,更体现在每一个平凡人挺身而出的瞬间。这种“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城市氛围,是深圳最动人的文明风景。
“从心出发,为爱到达”:一座城市的精神延续
“若没有他们的救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深圳的晨曦。”康复后的曾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福永站,烫金大字“危难时刻见真情,地铁救助暖人心”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对地铁员工的感谢,更是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
从日常出行的点滴服务,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深圳地铁用行动诠释“从心出发,为爱到达”的服务理念。而这份理念,正是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温情密码——深圳,不仅是一座经济奇迹之城,更是一座用温度守护生命的“人民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