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记者 李军涛 文/图
3月31日,备受瞩目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榜单正式揭晓,全市共有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龙华区、光明区和罗湖区等7个区上榜。其中,光明区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蓬勃的创新环境与显著的创新成果,成功入选并位列全国第23位。
光明区鸟瞰图。
据了解,城区是各类创新主体和服务资源、应用场景、配套要素等共同集聚、互动、合作的核心空间,是城市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创新能力是城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眼”,也是城区能够不断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核动能,近年来在城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
2025年3月31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全面评价。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战略定位,光明区聚焦科技创新驱动,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尤其是,光明区构建“3+3+1”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战略重点类产业发展方向更准,优势引领类产业发展更聚力,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更清晰。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规模突破2300亿元,新材料集群规模突破13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等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光明区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换渐入佳境。一批“科学重器”加速落地: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建成启用;中国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高压中子谱仪等首批重大设施启动运行;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启动建设。已经集聚“两院院士”团队27支,高层次人才超2800人。124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4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