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宝安区红星实验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素养导向育人策略探析

2025-04-02 07:27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林柏青 文/图

 

课程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创造性工作。

 

作为宝安区委区政府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新校,红星实验学校牢牢把握国家深化课程改革新机遇,坚定践行《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课程实施规划(2024-2027年)》,秉承“跨界融通,和美共生”的课程理念,以“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卓越行动者和有责任担当的幸福创造者”为核心,初步形成具有红星特色的“融·美”课程体系架构,转变为“星辉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探索实践,为宝安新建校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一校一策”课程育人提供了样例支持。

 

红星实验学校“融·美”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提升‘共同体文化’价值领导力,贵在立足学生核心素养,重在内化为课程育人的自觉实践”。红星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杨海春如是说。

 

红星实验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发布会,引领新校高质量发展。

 

基于“共同体文化”,该校提出“跨界融通,和美共生”的课程理念。这一理念的界定,遵循以下逻辑链条,一是响应新课标,聚焦学生应具备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二是践行“宝安行动”,贯彻区教育局“始终坚持从规律上办教育,在助力每个学生人生出彩上积极奋进”的部署要求;三是真正发挥课程育人效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每一名学生铺就全面不失个性发展的星光大道,让每一名红星的学生成长为璀璨夺目的“星辉少年”!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红星实验学校以“融”与“美”为切口,开发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构建资源融汇、学科融通、学段融贯、家校融合、空间融创的课程结构体系。

 

同时,该校以“美”为抓手,致力于践行“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实现“五育”融美。

 

“融·美”课程不仅关注文化融美与课程融美,还关注学科融美与实践融美。从文化融美维度,该校把“服膺真理,思想得以融合贯通;敬畏生命,人格得以悦纳欣赏;崇尚创新,个性得以各美其美”作为价值追求;从课程融美维度,该校倡导“课程价值美,求素养;课程内容美,求融通;呈现方式美,求需要”。

 

横向结构上,该校基于“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卓越行动者,有责任担当的幸福创造者”育人目标,形成四大课程群——即理想信念课程群、卓越行动课程群、责任担当课程群和幸福创造课程群;纵向结构上,该校基于课程层次,形成国家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含项目化课程)、特色培育课程和红星活动课程。

 

如今,“融·美”课程不仅涵盖艺术领域的美育,更将美育拓展到自然美、社会美等多个维度。

 

丰富融美课程建设,深入开展行动研究

 

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红星实验学校全面研判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界定不同学段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

 

在课程内容上,该校实现资源融汇,让世界成为孩子的教材;学科融通,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解决真实问题;学段融贯,让整体育人变为可能;家校融合,让家校从角力走向共育;空间融创,让场景革命撬动课程变革。

 

在课程实施上,该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注重生生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自我体验”与“向上共生”、“学生成为课程资源”与“行知共长”、“学生主动与全员参与”和“共享展示”的课程建设思路,并有效地转化为“自主体验、全员参与、善于表达、共享展示”的课程实施准则。

 

一方面,该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铺设多彩跑道。“融·美”课程就好比一个大型“超市”,从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起,便开始在“超市”里自由自在地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之幸福,实现各美其美;另一方面,“融·美”课程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共情理解、尊重他人等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品德和能力,以及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环境意识、和平意识、生命意识,让学生在未来自觉承担起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员的社会责任,争当国家栋梁和世界公民,实现美美与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技术之“智”与育人之“美”交融,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育人新图景,该校借助AI分析学情、课堂参与度等,借助AI呈现生动教学内容,构建“AI助力共生课堂”新范式。

 

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该校项目化课程《爱·“家”》,以“家”(家庭、学校和国家)为载体,以“认识‘家’感受爱——体验‘家’回报爱——演绎‘家’赞美爱”为链条,融合语文、道法、美术、音乐、地理、历史等学科,激发学生深度感悟家庭、学校、国家与个人成长的共生纽带关系。

 

红星实验学校“AI+植物共育接力”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植物共生成长》,则采用班班接力、人人养护的方式,对植物进行接力培育。通过一幅画、一首歌、一篇成长记录、一期植物栽培等,呈现项目成果,达到以美促劳、以劳启智、以劳树心、以心立德的育人目的。

 

强师赋能育人行动,加强课程评价管理

 

毋庸置疑,优秀教师是深化课程改革之基与创新之源。

 

为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红星实验学校实施了强师赋能课程育人行动。具体做法是:聚力教研,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双向并行;以评优教,让科学评价成为教师发展的方向标。通过“三阶五维”教师发展性评价市级立项,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锚定素养,淬炼研教共融的师资队伍。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培养、全面推进”培养规划,根植“跨界融通,和美共生”课程理念,通过“深度解读、融会贯通、达成共识、付诸行动”实施策略,打造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卓越教师队伍。

 

在“融·美”课程评价维度,该校综合考量,通过四个“研判”推进课程评价:研判“融·美”课程目标标准的素养度;研判“融·美”课程目标、结构及要素的契合度;研判“融·美”课程内容的价值度;研判“融·美”课程学生的欢迎度、教师的驾驭度、方式方法的有效度。

 

同时,在教师评价维度,该校整体构建了“三阶五维”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主要围绕职业道德、教学管理、教研能力等五个维度展开;在学生评价维度,则主要围绕“五育”综合素质测评、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大数据学情分析展开。

 

跨界融通研发“融·美”课程,和美共生赋能各美其美。接下来,该校将继续秉承“共生教育,创造幸福”的办学理念,坚守“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卓越行动者和有责任担当的幸福创造者”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聚力创办大美融容、个性绽放的人民满意学校。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