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与孩子们一起观赏孩子们的作品。
当天,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和曹爱勤博士合作建立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深圳宝安)工作室”正式揭牌。现场,曹爱勤博士为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部分孤残儿童(成年孤儿)颁授《师承关系证书》。曹爱勤博士透露,接下来,将先从艺术理论素养入手,筑牢专业根基,再因材施教引导创作,尤其是结合景德镇陶瓷资源和孩子们现有的刻瓷基础,共同创作陶瓷系列衍生品。
现场签约。
这场师徒结缘的背后,是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优化孤残儿童教育的长期实践。针对孤残儿童高残疾率、多重障碍的特点,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构建了“康教结合—多元化教育—职业技能赋能”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刻瓷、扎染、版画等非遗技艺,成为孩子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一次次巡展,这群孩子走入公众视野。在展示他们艺术才能的同时,大家看到了作品背后的坚韧和生命力。
曹爱勤博士去年初次来到宝安福利中心,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她深受感染。作为传统技艺的从业者,孩子们的艰苦付出让她感同身受,震撼之余,也激起了她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的强烈愿望。“工作室将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让非遗之美浸润心灵,让工艺之力锤炼双手。”作为孩子们的导师,她将倾囊相授,帮助孩子们领悟执着专注、坚韧不怠的工匠精神,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在创作中重拾自信,成为非遗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在作品中传递心声,最终与社会温暖相拥。
“拜师大国工匠圆满成功,那一刻,激动与自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能师从大国工匠,就像推开了通往技艺巅峰的神秘大门。他们的精湛技艺与执着精神,是我前行的灯塔。”宝新戈在小时候经历了身体重度烧伤,也形成了语言障碍,他用文字表达他的喜悦:“我期待着以匠心筑梦,将这份对技艺的热爱与专注传递下去。未来,愿我能在这门技艺中深耕,也希望能引领更多人领略其魅力,共同在匠心的照耀下,踏上精彩的逐梦之旅。”
此次合作是宝安区推动非遗传承与孤残儿童福利事业融合的又一创新实践,是传承与孤残儿童社会福利事业、慈善公益事业深度融合。这里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课堂,更是一个“非遗助残”的公益平台。据了解,“心有梦想、遇见未来”特殊群体优秀作品展已受邀在2025年5月北京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CISSE2025)首届儿童福利与服务业特别展区参展,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宝安区慈善会正以福利中心“宝娃”为原型创作公益慈善微电影,同时计划将联名创作作品进行爱心拍卖等形式,为他们发展助力。
记者手记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这次大师牵手特殊群体的拜师记,让人看到从“一个人”带动影响“一群人”的可能性。如今,“宝新戈”们正以创作者的身份被看见。来自全社会的慈善力量正如涟漪般扩散:区慈善会以“宝娃”为原型拍摄微电影,爱心企业家捐资为办展,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抛出橄榄枝邀展……
不仅是物质支持,这群孩子更需要的是与社会的情感联结。“我以为我温暖了他们,结果是他们温暖了我。”施与受的双方都受到滋养。这种“精神反哺社会”,超越了传统慈善的单向输出。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孩子们搭建实现价值的平台,实现技艺传承与社会责任的同频共振。
(胡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