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
3月27日,一篇名为《大漠大智控何以点亮“赛博烟花”》的文章,作为新华社“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出现在新华网上。文章称,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从零起步,正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打开无人机场景应用发展新空间。
大漠大智控10197架无人机进行编队表演。
文章回顾了大漠大智控董事长刘汉斌的创业故事。10多年前,随着微机械陀螺仪(MEMS陀螺仪)、开源飞行控制系统的成熟,消费级无人机开始出现,大疆等品牌的产品逐步走入大众视野。“60后”的刘汉斌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格外兴奋,他于20世纪90年代下海来到深圳,积累了数据通信领域的“技能点”,在消费级无人机爆发的前夜,他感到创业的时机快成熟了。随后,刘汉斌回到老家湖北,天天与航模圈的“发烧友”交流学习,集齐了无人机创业的“知识拼图”后,于2016年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在龙华区成立了大漠大智控。
工人在位于龙华区的大漠大智控生产车间生产第四代无人机。
2016年6月,某电视台计划举办一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导演联系到当时正在做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的刘汉斌,问他是否能参照英特尔公司在德国汉堡的无人机表演,在节目中进行一场类似的表演。接到这个距离表演仅剩25天的任务后,刘汉斌与团队成员以小时为单位开启倒计时,分工协作、研发制造、测试飞行,解决了无线电通信实时控制等难题,最终完成了公司首秀——《红星照耀中国》。表演中,80架无人机同时起飞,80颗五角星点亮天空。
市民、游客在深圳湾观看大漠大智控呈现的无人机编队表演。
自此之后,大漠大智控不断创新,开启了研发、升级之路。从一次控制80架无人机同时起飞,到2024年10197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创造了“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吉尼斯世界纪录;从一开始摆放、开机,每一个流程都要工作人员手工操作,飞机飞到哪里,飞手就需要拿着遥控器在地面跟着跑到哪里,到2022年推出第三代“无人机集群自动化表演系统”,无人机可以实现一键自动加电、自动健康检查、3D实景仿真,不但能够从“箱子”中自动起飞,表演结束后还能回到箱中自动完成收纳,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大漠大智控的无人机已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大漠大智控用无人机呈现天空之城造型。 图片均据新华社
经过近10年发展,大漠大智控已在国内超50座城市建立天空数字新媒体常态化应用基地,与国内100余家文旅景区和主题乐园合作演出,拥有超100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营收超亿元。2022年,随着产品技术成熟,大漠大智控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售到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章中,大漠大智控提到,目前无人机表演市场已出现价格下滑、景区和观众审美疲劳、个别安全事故负面冲击等“成长的烦恼”,对此,大漠大智控将通过持续创新,在内容方面不断挖掘提炼新的文化符号并融入到设计中,寻找科技与艺术的平衡点。在表现形式方面,未来的无人机表演可以是电子烟花、亮化载体,可以是空中媒体,甚至也可以像路灯、户外电子大屏一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大漠大也将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更好助力低空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