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文 蔡维泽/图
3月30日,“质焕#东方”第十四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初评结果公示结束。21组选手的作品从1520份稿件中突出重围,正式入围大赛决赛。其中,有3组选手来自国外。
大赛评委共同评审作品。
历经13年的积累与沉淀,“大浪杯”已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大赛之一。特别是本届大赛,不少亮点可圈可点。本届大赛共收到1520份投稿。这批沉甸甸的稿件,狂卷全球时尚能量。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哥伦比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泰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踊跃参赛。
海外院校的设计力量占海外投稿相当大的比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伦敦时装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意大利马兰欧尼服装学院、ESMOD法国高等服装学院、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韩国釜山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的设计师积极参与大赛。
大批国内顶尖设计院校的优质人才纷纷投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澳门圣若瑟大学等,其中不乏教授、教师及院校职工。可以说,大赛成为各大设计院校关注的热点事件。来自港澳台的年轻设计师参赛比例也在增加。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被运用于作品中。
在投稿选手的职业构成中,成熟设计师占主流,而且年龄跨度覆盖“60后”“70后”“80后”“90后”和“00后”,有服装企业设计总监、专职设计师、智能制造企业设计总监,还有科技行业从业者、小红书博主、陶瓷雕塑家、时尚造型师、非遗传承人等。
在参加初评时,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时尚艺术家、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ROSEW玫瑰黛薇定制品牌创始人刘薇发现不少作品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元素,苗绣、黎绣、扎染、蜡染等被应用于商业化设计中,充分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了科技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趋势。
“我看到设计师学会了克制地表达,保留文化内核,这种平衡商业与创意的手法很高级。”歌力思集团董事兼创意总监,self-portrait、IRO Paris、Laurèl品牌中国区总经理王笃森直言,他很鲜明地看到大家对可持续时尚的坚持,在材料可持续、设计延展可持续方面深具潜力与价值。他十分期待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尽快登上决赛舞台。
作品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大赛作品质量逐年提升,参赛者背景更加多元化,内容愈发丰富。”北京服装学院助理教授、虚拟时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LALABOBO品牌联合创始人、董事、设计总监于茜子表示,她看到非遗与潮流的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潮牌风格,日常材料的融入让时尚落地性更强,在大赛的引导下选手不断优化设计实践方向。
三寸盛京、成锦衣局、TURANZZ服装品牌创始人张彦首次担当大赛评委。他激动地说,“大浪杯”作品呈现出赛事领域断层的优秀,一些作品中手绘的细节图尤其令他印象深刻。“手绘蕴含着创作的温度,再结合具有东方韵味的版型,细节拉满,与其说是评审,不如说是欣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启动伊始,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大赛在全网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狂欢”。小红书博主、抖音达人、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带来近2000万的话题热度。大赛开启多场直播,第十三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金浪奖”(金奖)得主、中国十佳设计师宋祖耀,本届大赛合作伙伴益彩时尚贸易(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先后做客直播间,实时观看人数达3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