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记者 李秋妮
姜二嫚,女,2007年生于深圳。7岁时写下“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引起轰动。其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青年文摘》《中国少年文摘》《诗潮》《诗歌月刊》《儿童文学》等杂志。 人物介绍
“05”后诗人姜二嫚的全新散文集《在星星的背面漫步》由深圳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8辑,收录了姜二嫚的60多篇散文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封面及内文所有插图均由姜二嫚绘制。在这本书中,姜二嫚书写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旅途见闻,既有各地风土人情,也有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温暖点滴,有着她对这个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悟。姜二嫚以孩童般的纯真与超越年龄的敏锐,将平凡场景转化为诗性叙事,从菜市场的喧闹到星夜下的独思,她捕捉的不仅是生活细节,更是“背面”世界中闪烁的微光。在采访中,率性的姜二嫚表示,只要让她有所触动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灵感。
《在星星的背景漫步》 姜二嫚 著
“诗歌是我最早用来记录观察和思考的一种方式。”谈及最早开始写作的诗歌,姜二嫚说,它能让自己迅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随着创作的数量和阅读面的开阔,后来很自然地开始探索不同的文体,“因为我想尽可能多地试探各种表达方式。”
过去写诗歌,如今写散文,下次还会写小说,但下下次会写什么,姜二嫚坦言目前还不知道。在她看来,只要让自己有触动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灵感,至于用什么方式呈现,就像选择用何种方式去烹饪食物一样。
谈到本书里记忆深刻的篇章,姜二嫚举例散文集里《梦,等着吧》一文,写的是她曾经做过的一个梦。人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梦里,梦能带给人很多信息,很意识流,很有趣。“我一直记录自己每天做的梦。”另外一篇《散步》,写的是有天晚上她和爸爸出去散步时,一边聊一边思考的内容,场面感十足,且极具想象空间。
对于如何看待诗歌和散文以及非虚构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姜二嫚认为,文体之间不应该有特别明确的界限,这里面存在许多模糊地带。“比如我如果写童年经历,这是非虚构写作,但是我又在里面开始写我做的梦,我童年时的幻觉,那应该算是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姜二嫚继而解释,这三者之间完全可以“跨界”,比方在写作时,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去写,或者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写,写出视角的切换和运动,让作品很有镜头感,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喜欢的应该是跨文体的,是这些文体之间的模糊地带。”姜二嫚希望自己写出难以被简单分类的作品。
为《在星星的背面漫步》整本书配画,姜二嫚很有成就感,“感觉配插图方便读者脑补。”自信十足的她以后也打算这么做。
从小被称作“天才”,姜二嫚觉得这是跟自己的成长氛围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大人的带领下,她从小就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比如在我还不能独立阅读的时候,爸爸会念书给我听,除了绘本和一些儿童文学以外,还会念《红楼梦》《百年孤独》《变形记》《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聊斋志异(白话版)》等等,还有萧红、鲁迅、沈从文等的作品。”在这些巨著的影响下,姜二嫚4岁半的时候就过了文字关,可以无障碍阅读,家里的书无处不在,她会到处翻书看,并且也会长时间泡在深圳书城中心城里……教育方面,家人从不设限,对喜欢看书和喜欢说的姜二嫚总是给予鼓励和肯定,“而且我去了全国许多的地方,灵感迸发而出,所以创作好像是很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在姜二嫚看来,任何一个小孩如果有和她同样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应该也会像她这样进行阅读和写作,“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天才。”
谈读书
“好的作家应该是一个好的读者”
姜二嫚喜欢用听书软件,在吃饭、洗漱、走路等时间听,而且会用倍速听,这样能挤出很多阅读时间。她认为,现在读书平台很多,如果不知道看什么书,可以把评分高的、经典的书籍先大致翻一翻,这样就能找到自己的阅读偏好。读书时还可以从一本书里收集书单,比如她从喜欢的《尤里西斯》出发,列出里面提到的或者引用过的书,然后那些书里还会提到更多的书……这些书目是会繁殖的,读多了,就会发现更多,这样就越读越多。姜二嫚认为,读完一个作家的作品之后,还可以读他的传记,了解对他有过影响的其他作家,有助于继续拓宽书单。
如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也可以在AI的帮助下寻找阅读书单。“直接说出喜欢的风格,最近读了哪些,还想读什么类型。”姜二嫚说,通过AI的推荐,就能个性化定制书单。
“一个好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读者。”谈及写作方面的经验,姜二嫚始终觉得多读书,自然而然就会有好的文学感受了。
随着AI写作的发展,平庸和套路化的写作一定会被淘汰。在姜二嫚看来,独特的个人体验和陌生化的表达非常重要。写的时候应该大胆些,千万不要担心哪里“不完美”,也许好的文章恰恰就是“不完美写作”。那些今天看来非常成功的作家的作品,仔细想想,也能发现它们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但这并没有影响其价值。他们的独特创新,他们的伟大,远在“完美”之上。龙华新闻记者 李秋妮
记者手记
书写心事 播撒快乐
不湍不急,不紧不慢,那个写《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的姜二嫚长大了,那个站在舞台中央发光的小女孩在不停歇的书写中,不疾不徐地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姜二嫚的新书《在星星的背面漫步》是用自己敏锐的观察以及冷静的文字,记录自己成长中的所思所想。这本书汇集了诗歌、散文、小说、寓言以及日记、非虚构文学。艺术批评家周瑟瑟在本书的序里写道,《在星星的背面漫步》是跨文体写作的成果,姜二嫚以诗人的想象与观察切入生活,跨越了单向度的现实,进入一个多维度的审美空间。
这些年经常看到姜二嫚参加不同文化活动的消息,在201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第11届深圳青年文学奖、首届广东省文学之星等各种奖项纷至沓来时,可喜的是,姜二嫚的写作依旧是冷静的。在这本书里,她不管不顾地书写一个少年的心迹。比如在《盐村的早上》,鸡一叫,再躺一会儿,数1234567,好像天就快亮了。作者毫不掩饰地坦露一个孩子的起床气。再看一句,这个时候我的睡衣完全白了,我也长得像一个人了,我在黑夜里是黑的,远远看,看不见,不像一个人,单独抠出来也一定不像一个人。这种真实的表达有着高于同龄孩子的思想,后面那句,单独抠出来也一定不像一个人,读到这里,会让人不由得停下来凝神思考一番。姜二嫚没有被鲜花和荣誉淹没,她创造了一条独属于自己没有设限的写作路。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姜二嫚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煽情,比如写外婆、姑姑,还有她的爸爸。她写《外婆》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出生时,外婆就已经很老,我长大了外婆还是很老,给我的感觉,好像外婆就没有变过,一直那么老。靠想象,我也没办法把外婆还原成年轻时的样子。
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明显感知到姜二嫚的直率和童真,还有令人抿嘴一笑的可爱。整本书的叙述始终是理性冷静的,在记录日常中,不经意地将心事坦露,将快乐播散,没有任何包袱和负担,真真切切地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