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记者 雷云霞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在北京举行。国内知名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投中信息首次发布“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研究全国所有GDP超千亿的县级行政区以及经济功能区的创投氛围和发展质量。光明区凭借科技创新动能与新兴产业集聚优势登上榜单,排名第40位。
华星光电公司。(资料图片)
本次榜单围绕两大方向,一是区域创投氛围,二是区域发展质量,共设置创新创业水平、创新增长潜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等十项具体指标。上榜城区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在上榜城区的融资热点行业中,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三大领域脱颖而出,2024年前述领域新增融资事件数量占据了整体比重的72.58%。
数据显示,光明区去年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1721.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0.72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0亿元,同比增长3.8%。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战略定位,光明区聚焦科技创新驱动,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尤其是,光明区构建“3+3+1”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战略重点类产业发展方向更准,优势引领类产业发展更聚力,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更清晰。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规模突破2300亿元,新材料集群规模突破13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等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光明区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换渐入佳境。一批“科学重器”加速落地: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建成启用;中国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高压中子谱仪等首批重大设施启动运行;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启动建设。
随着科研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光明创新创业,叠加光明原有的产业基础,光明正在成为适合各方面人才的就业“新蓝海”。目前,光明区已经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5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传感器集群晋升国家级特色产业等。
科研经济势起,千亿级、百亿级产业矩阵创造多元岗位,海内外人才涌向光明。到2024年底,光明区有158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区高层次人才超2800名,人才总量近19万名。
光明区创业基因深植于其“超级科研生态”——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有22个在建和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生物铸造厂”、算力规模超16E的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中心二期等大科学装置,为创业者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起点。
今年3月25日,为进一步便利各创新主体共享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光明区首次发布光明科学城科研仪器共享地图,首批推出7家科研机构和2家研究型高校仪器设备共享信息,让科学资源更好地服务支撑产业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