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基因
观湖街道
诗会祭英烈 厚植家国情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刘海俊 张素晖
4月2日,观湖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清明诗会、英烈祭奠、传统美食体验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传统节日中厚植家国情怀。
当日下午2时30分,“清明诗会”在观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开启。诗会现场,15名幼儿园小朋友及20位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在古琴的悠扬旋律中,诗词爱好者纷纷组成朗诵队伍陆续上台诵读杜牧的《清明》、杨德祥的《感悟清明》等经典诗词,以声传情,让参与者在诗词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诗会结束后,参与者们前往小雅公园,共同开展“花祭英魂”活动,深圳本土导演、广东省摄影十杰王兆宇老师现场讲述陈国基烈士的英勇事迹。居民们在聆听中重温红色记忆,随后依次献上60支黄白菊花,以庄重的仪式缅怀革命先烈。
与此同时,观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同步开展的青团DIY活动吸引了辖区居民踊跃参与。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亲手制作传统节令美食青团,通过体验传统美食制作过程,感受清明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城丹湖社区
碑前铭誓言 躬身践初心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叶秋连 廖晶晶/文 记者 陈建华/图
4月2日清晨,福城街道丹湖社区在民法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一场“铭记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清明祭扫活动,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厚植家国情怀。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党员、志愿者及社区工作者代表40余人参加。
▲丹湖社区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厚植爱国情怀。
朝阳初升,民法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晨光中巍然矗立。祭扫队伍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伐坚定,神色肃穆。到达纪念碑前,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静静伫立。社区党委书记万小兰在纪念碑前深情讲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故事,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号召大家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随后,全体人员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现场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沉浸在对先烈的深切怀念中,仿佛看到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默哀毕,众人手持鲜花,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环绕瞻仰,并将鲜花敬献在碑前,表达追思与敬意;紧接着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响彻现场,彰显着大家的初心与使命,激励众人以先烈为榜样,砥砺前行。参与活动的党员代表李叔驱车一个半小时赶来。他感慨道,想到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不惜付出生命,这点路程不值一提,参加活动更坚定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大浪高峰社区
赤岭寻足迹 手作凝春思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禹睿 谢蓝洁
日前,大浪街道高峰社区党委、高峰社区团委携手高峰学校、赤岭头股份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团连心承使命”红色研学活动。30余名参与者一起走进赤岭头红色文化阵地,聆听革命故事,体验青团制作。
活动伊始,赤岭头股份公司党支部何书记带领大家回顾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让大家了解先辈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如何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鼓励大家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观行程结束后,活动进入手工制作环节。几位经验丰富的骨干志愿者早已准备就绪,手把手指导大家制作传统艾草青团。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示范下,大家学着把和好的艾草面团分成小块,熟练地捏成一个个小巧可爱的团子,再将细腻香甜的馅料小心翼翼地包裹进去。不一会儿,桌子上便摆满了一个个圆润饱满、碧绿如玉的青团,整个活动现场弥漫着艾草的清新香气与糯米的淡淡甜香。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沉浸在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欢乐的时光。
观湖松元厦社区
家校社共育 童声传薪火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聂金艳/文 记者 陈建华/图
4月3日,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在民法典公园开展“清明追思,缅怀先烈”活动,通过“家校社”联动形式,由老师、社工、家长向孩子们讲述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引导辖区儿童铭记革命历史,厚植爱国情怀。
▲松元厦社区开展“清明追思,缅怀先烈”活动。
活动现场,社区社工和老师共同担任“红色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幼小心灵中种下爱国爱党的种子。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踊跃的提问,展现出新时代儿童对英雄精神的敬仰。在诗歌朗诵环节,稚嫩的童声与激昂的旋律交织,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最后大家默哀致敬,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白菊手捧花整齐排列在纪念牌前,寄托哀思与敬仰。
此次活动既是一堂关心关爱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松元厦“家校社”联动的生动实践。
观澜中心学校、博观外国语学校
两校联合开展清明祭扫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张瑜
日前,龙华区观澜中心学校与龙华区博观外国语学校携手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清明祭扫活动。来自两校的党员教师、共青团员及少先队员代表,怀着崇敬与庄严的心情,齐聚观澜民法典公园烈士纪念碑前,通过追思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的火种。
纪念碑前,气氛庄严肃穆,全体师生手持鲜花,整齐列队。在静谧的氛围中,大家向革命烈士默哀,寄托对先烈们的无尽追思。随后,敬献花篮环节有序进行,花篮上的缎带承载着师生们对先烈们的深深敬意。
在仪式过程中,党员教师们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祭扫活动,是公民办学校结对共建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携手举办此类活动,两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推进红色教育的深入开展。
龙丰学校
三代同擎旗 誓言映丹心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张瑜
近日,龙华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肃穆,一场由龙丰学校党支部、华联社区退役老兵服务站、华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清明祭英烈·红心永向党”主题祭扫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学校的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以及社区退役老兵和党群代表等五十余人,怀着崇敬之心,齐聚一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活动中,龙华教育工委派驻龙丰学校驻校第一书记肖婷现场讲述了龙华烈士的英勇事迹,鼓励在场师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社区退役老兵代表钟建高同志结合自身经历,回顾了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寄语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师生们聆听后备受触动,纷纷表示将以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环绕纪念碑一周,瞻仰碑文,体悟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此次祭扫活动通过“学校+社区+党群”三方联动的创新模式,让革命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观澜新澜社区
倡低碳祭扫 树文明新风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林少凤
清明假期之际,为倡导绿色环保、科学文明的祭祀新风尚,防范火灾事故,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志愿携清风 清明倡文明”为主题的文明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向辖区居民推广低碳文明祭扫,强调防火安全。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在桂澜新村设立流动宣传点,宣传桌上不仅摆放着志愿者自制的宣传海报,还陈列着贴有宣传标语的各类生活用品。志愿者们纷纷化身“文明使者”,将文明祭祀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过往居民。
“纸巾上贴有文明宣传标语,每次使用时都能看到,这种方式能让文明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社区的创意宣传值得点赞!”一位路过的居民对此次活动称赞道。借此契机,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为居民讲解安全祭祀的重要意义,以及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呼吁大家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节俭、科学、文明、理性的祭祀新风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治大岭社区
巧手续民俗 新风润清明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谭媛媛 周淑妮/文 记者 蔡维泽/图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祀新风,近日,民治街道大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巧手捏青团 浓情寄清明”主题活动。
▲民治街道大岭社区居民做青团。
活动中,社工向居民讲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倡导以鲜花祭祀、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方式缅怀先人。随后的青团制作环节,居民热情高涨,揉面、搓团、包馅,一个个青团逐渐成形。
此次活动让居民深入了解了清明节传统习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明祭祀意识。同时,活动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邻里交流。
龙华清华社区
艾香融邻里 青团暖人心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麦石好 陈锦鸿 刘利
近日,龙华街道清华社区携手社区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开展“时令美食,健康生活”清明节主题活动,共建和谐邻里关系。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内艾香袅袅、笑语不断。20余名老年人协会志愿者与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体验青团制作。活动现场,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阿姨们手把手教年轻居民如何揉制艾草面团、调配低糖豆沙馅料,并讲解清明节吃青团“忆先人、护安康”的文化寓意。“艾草是春天的味道,青团不仅是美食,更是老一辈人的记忆。”社区老党员李阿姨一边包团子一边感慨。经过蒸制,百余枚碧绿软糯的青团新鲜出炉,特意采用少油少糖的健康配方,既保留传统风味,又贴合现代养生理念。
制作完成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带着刚刚做好的青团,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送上节日问候和祝福。“感谢你们为城市的付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青团,希望你们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社区工作人员将青团递到环卫工人手中,真诚地说。
福城大水坑社区
亲邻制美食 暖蜂传春意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卢秋余 刘兆基/文 记者 陈建华/图
清明时节春意浓,艾草飘香青团糯。为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增进邻里情谊,4月3日,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党委联合辖区亲邻种植户、党员、志愿者开展“寻味清明 青团暖邻”活动,通过亲手制作、共享美食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送上节日关怀。
▲大水坑社区亲邻种植户、党员、志愿者制作清明美食青团。
亲邻携手制青团,共话传统情谊深。活动当天,睦邻议事空间洋溢着欢声笑语。来自辖区幸福农场的亲邻种植户们带来新鲜采摘的艾草,志愿者们提前准备糯米粉、豆沙等原料。在本地“老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分工协作——揉面、拌馅、包团、蒸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传统手艺的用心。种植户钟大姐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艾草要选嫩叶,蒸出来的青团才清香不涩。”党员、志愿者们则主动承担起指导新手的任务,现场其乐融融,邻里间的距离在指尖的协作中悄然拉近。
党群同心送温暖,青团传递社区情。经过两小时的忙碌,数百个碧绿软糯的青团新鲜出炉。社区党委组织志愿者分组行动,将满载心意的青团送到独居老人、环卫工人及外卖骑手手中。“没想到在暖蜂驿站还能吃到现做的青团,心里暖暖的!”外卖小哥小杨接过包装精美的青团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