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宝安口述史(第二季) | 蔡正富:宝安是台商“宝地” 艾美特从这里走向世界

2025-05-06 07:18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一航 /文 刘安邦 李秉蓉 傅葩 /摄影


WechatIMG47272.png

/ 口述时间 /

2024年5月13日

/ 口述地点 /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海谷科技产业园区艾美特全球总部大楼

/ 本期采写 /

何一航

/ 本期摄影 /

刘安邦 李秉蓉 傅葩


4631d7b7-b6fe-442a-ba9d-816143a114c1.jpg.2.jpeg

▲蔡正富,艾美特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中国台湾。1986年,在深圳承包工厂开展来料加工业务;1990年,任深圳台商协会创会秘书长;1991年,正式加盟艾美特,担任董事、执行副总经理。

从台南到宝安办厂,深圳有了台商协会

20世纪80年代,我关掉了在台南的工厂,带着海外订单,来到深圳布吉(当时还属于宝安县)办厂,生产收音机、录音机,一干就是好几年。

那个时候的来料加工,特别纯粹。就是我们从国际市场拉来订单并提供材料、模具,然后在宝安做成成品,再返销到国际市场。我的利润就来自于几个环节的差价。

1989年底,在市里举行的一个台商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希望我们几个年轻人牵头创办台商协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90年6月,我和另外7个人一起筹建了深圳台商协会,并任第一届秘书长。所以我现在的社会职务里,有一个就是“深圳台商协会创会秘书长”,也是我“江湖地位”的体现吧。

1991年,我37岁,迎来了事业的大转折。那时,我做来料加工4年的合同快结束了,本来是想办一个彩印厂的,连执照都办好了。巧的是,老董事长史鸿尧先生(艾美特集团创始人)当时正计划在深圳投资办厂。一个亲戚向老董事长推荐了我,说我在深圳干了4年来料加工,既懂企业经营又会工厂管理,也熟悉深圳的情况,是特别合适的合作对象。于是,老董事长就通过亲戚联系上我,大家一起做我工作,说彩印厂就别办了,还是大家一起干吧。于是,我们一起注册了威昂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名字,与我们当时在香港注册的外贸公司同名。

公司注册好了以后,我们四处找地方建厂。在反复考察以后,最后选定了石岩。因为我一直在宝安做来料加工,也相信宝安是我们台商创业的一块“宝地”。

石岩镇罗租村

落地了第一家台资企业

20世纪90年代,交通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当时的石岩是深圳非常偏僻的地方,距离市中心非常遥远。

439d6cba-6663-460d-90fe-25ae29579c83.jpg.2.jpeg

▲蔡正富在艾美特卡拉OK大赛上献唱。

好在,工厂并不需要在闹市区。尤其我们电风扇这种传统行业,当时主要靠人工生产,需要大面积的生产空间容纳大量的工人。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厂址,宝安的领导陪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选定了石岩镇罗租村(现石岩街道罗租社区),我们也是与村里合作的第一个台资企业。除了按照政府规定缴纳有关费用,我们还向村民支付青苗补偿费,村企合作给大家带来了很强烈和直接的获得感,所以大家都很欢迎我们的到来。

那个时候的罗租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一片荔枝地,啥都没有。我们来到这里,首先搞的就是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等工程,还要把荔枝树一棵一棵挪走。在完成了这些工程后,才开始修建厂房、宿舍、食堂,装运、安装设备,逐步达到投产条件。

另外,就是招聘工人。当时不是请不到人,而是苦于应聘的人太多。我们在厂区门口张贴一个招工启事,一下来了几百人,天南海北、男女老少都有。随着罗租村这个片区工业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员工也越来越多,当中绝大部分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难免会磕磕碰碰,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挑战。

后来,在镇里和镇派出所的指导下,我联合台商协会的其他几位企业家,共同发起组建了黄峰岭工业区治安理事会。大家按照厂区面积、员工数量来“凑份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维持治安理事会的运转。理事会聘请了一批保安在工业区内24小时值守、巡逻,成为基层治安力量的很好补充。

员工家的“候鸟”

艾美特的“牵挂”

20世纪90年代,台商们来到深圳创业,在生活方面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当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吃的问题。当时,深圳水果、大米乃至泡面的口味,都和台湾有一定区别,大家有点吃不习惯。所以大家从台湾返回深圳,旅行箱里总是塞满泡面,想家了就泡一碗,这个大概就是“一面解思愁”吧。

b37e798e-0d62-467d-b0a8-c40f666890b1.jpg.2.jpeg

▲蔡正富在艾美特组织的知识竞赛上讲话。

想起那会,印象最深的还是过年。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大家都想回家跟家人团聚,喜庆热闹地过年。但是,我们风扇行业比较特殊,要在天气冷的时候抓紧生产,才能赶在夏季大批量上市销售。所以,举家团圆的春节,反而是我们风扇行业的生产旺季。为了保证生产,我们工厂里无论是台湾过来的干部,还是大陆招聘的干部,都统一参与到轮班值守中。慢慢的,大家开始主动要求值班。一方面,是大家责任心强,放不下正在跟进的订单和业务。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觉得,春节从深圳回老家,天气冷、路上堵,来回匆忙,不如在深圳简简单单过节。

为了让值班的同事们过好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大家把家人、孩子接到深圳团聚,由公司安排住宿、吃饭和游玩。再后来,员工们把放假接家人来深圳团聚,视作一种习惯。学校放暑假了,也把老人孩子接过来。我们又为这部分员工定制了一个暑假方案,不仅解决家属吃住问题,还协调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书法、绘画、武术教学,甚至辅导孩子们的作业。现在,这已经形成了一套机制、成了一种惯例,就叫——深“艾”小候鸟驿站。驿站不仅服务艾美特集团的员工,还面向黄峰岭工业区的其他企业开放,成为一种普惠的公共资源。

其实,我们艾美特集团一直都非常重视员工福利、重视工会工作,这不仅是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更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1992年,我们为了减轻员工的就医压力,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工厂医务室,并建立了医疗互助基金——每名工人每月出5块钱,然后企业每人每月补贴5块钱。基金建立起来后,员工开药免费,住院报销70%。一开始,厂里人少、基金钱少,一遇大病就会被掏空。我们又把工人就诊时象征性缴纳的1元挂号费作为爱心基金,当医疗基金不足或员工家有急难时,经工会审批给予困难员工相应的救助。

这些年,我们为了增强员工归属感,还做了许多尝试。比如,较早在深圳开设厂区心理咨询室,较早推行普通员工持股等。工人都以穿着艾美特的厂服为荣。

“变强”的宝安与“变大”的艾美特

都在走向世界

在宝安几十年,作为深圳台商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西部片区总召集人,我一直负责现在宝安、龙华、光明这三个片区的台商协会工作,见证了宝安的几次区划调整。

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在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决策。宝安面积大、人口众多,无论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管理,都需要精雕细琢,这正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意义。我还有一个体会,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很多宝安干部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也可能调到光明、龙华去工作了。但是大家对于艾美特的关心、热心与服务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也没有一个人当“甩手掌柜”,这让我很感动。

城市管理变得精细高效,大家生活便利,企业和投资者也受益。以前“二线关”还在的时候,我每天上班都要揣着台胞证,挺不方便的。那个时候,石岩这边住宿条件不太好,公司给我在罗湖区的一家酒店包房常住。我记得房价要三四百元一晚,非常贵。后来,公司又给我在罗湖区水贝社区租了一套房住。租的时间长了,我算算房租,还是感觉不划算,就建议董事长干脆买两套房。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要“跨区通勤”,作息非常固定。早上8点多,司机载着我从罗湖出发,去有关部门办理证照、手续或者拜访客户。11点左右,我们出发往石岩厂区赶。下午2点多到厂区,才吃午饭。接着,忙到下午5点多下班,再往罗湖赶,回到家通常是八九点了,晚饭也是九十点才吃,现在想想真是辛苦。为了缓解上下班的疲惫,我买了一辆比较宽敞的车用来通勤。我个子不大,路上累了就在后座上躺一会。

a8da99c3-d179-416a-9f69-9293abf0aea6.jpg.2.jpeg

▲上世纪90年代,各类工业园区在石岩镇(现石岩街道)加快涌现。

艾美特在宝安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企业32年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宝安产业史。

1993年,我们注册了“艾美特(AIRMATE)”这个商标,并在香港布置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样品室,为全方位拓展市场做准备。

1997年,艾美特产品正式进军国内市场,这也算得上是我们发展的第一次转型。关于产品投放,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有人提出,先拿一些经济实惠的中低端产品“试水”,避免货品与资金积压。我坚决反对,我认为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好,我们必须一炮打响。最后,史老董事长采纳了我的意见,我们在国内投放的都是最好、最新的产品。

为了做通销售渠道,又保障应收货款的安全,我想了个办法——联合各地的五交化公司,请他们做代理经销商。国企销售渠道和结账周期都非常稳定,而且互相之间有一个系统黏性。比如我和湖南的五交化公司有合作,那我联系江西、湖北甚至北京、天津的五交化公司,就拥有了一个系统的信用背书,这也让我们快速铺开了销售网络。那个时候,艾美特的销售人员外出考察市场,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当地的五交化公司。

启动内销3年后,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完全打开了销售局面。2002年,艾美特内销营收突破了1亿元。2007年,我们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跃升至6亿元。也正是从那一年起,艾美特明确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国内、国外销售同步推进。

我们市场拓展转向的成功,离不开宝安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宝安都非常重视以艾美特为代表的台资企业转型发展,曾经特别提出要借鉴东莞助推台资企业转型的经验,探索建立辅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平台。

正是在政府扶持与自身努力的双重加持下,艾美特及早实现了转型,一步步转为自有品牌生产商,研发体系包括商品开发、工业设计、机构设计、电子设计、模具设计与开发、资讯工程设计开发等,研发人员近400人,配件自给率达到95%,拿到了中国驰名商标,且市场综合占有率常年在20%以上。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辈子已离不开

艾美特的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14年。随着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生产基地产能紧缺,以及各项成本上涨,艾美特亟需开辟第二生产基地,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

我们于2014年选定江西九江作为第二生产基地,在此建设智能化生产线。2015年九江基地建成并投产,成为内销结算中心,宝安工厂作为外销市场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

至此,艾美特集团形成了艾美特深圳产业园区和艾美特九江产业园区双基地战略布局。在进一步明确宝安工厂的定位后,艾美特加速迈向了智能化。海内外客户只需表明其产品需求和想法,艾美特就能设计出可量产的风扇产品,产品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外家喻户晓的“风扇大王”。

2018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与招商集团合作打造了海谷科技大厦。在我看来,这栋大厦不仅是艾美特发展转型的缩影,也是宝安乃至深圳产业升级的代表作。我们也是几经考量,才最终选定了合作伙伴。这栋大楼的落定,既标志着艾美特开启了第三次转型,加速推进产线全品类迭代升级,也代表着艾美特的根深深扎在宝安,映射了艾美特的发展宗旨——“立足深圳,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从这个新落成的总部大楼出发,不管是我,还是艾美特,都会继续专注做好小家电这一件事,做中国精致小家电第一品牌,努力发展成家电行业百年企业。

一转眼,我来宝安快40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心里早已把自己当作一个深圳人、宝安人。

我以前跟大家开玩笑说,艾美特做不到100亿元我不退休。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状态很好,艾美特发展态势很好,100亿元的目标或许很快就能达成。我70多岁了,但无论企业还是我个人,都还感觉非常年轻。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在宝安继续干下去,努力为宝安、为深圳,多作一些贡献。

采访手记

奋斗者永远年轻

两个多小时的专访过程中,蔡正富始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语调激昂、妙语不断,丝毫看不出年逾古稀。在他身上,年轮递增似乎只是数字的跳跃,皱纹也只是时间在乔装打扮。

30多岁的蔡正富,而立之年正青春。他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深圳、扎根宝安。作为在深台商中的代表人物,参与创办了艾美特集团,发起创立了深圳台商协会,也让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赛道。机遇,与理想有关,拼搏者永远向前。

40多岁的蔡正富,不惑之年开新局。他主导艾美特的销售转向,带着一众新产品、新技术,在祖国东奔西走,拓展市场卓有成效,为公司其后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筑牢基石、打下基础,力促中国小家电行业发展。今天,全球小家电市场由中国“国潮”引领,这份成就中凝结了艾美特人的汗水,也是蔡正富奋斗的见证。

而后的50岁、60岁,直至70岁。蔡正富遇见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克服了许多困难。于人于事,他都是用乐观微笑主动拥抱,始终保持着对生活节奏的主导,尽可能为身边人、为公司员工,为宝安、深圳多作贡献。永不停滞的时间洪流里,蔡正富总是不疾不徐,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前方荣光万丈,身后温暖一方。

今天的蔡正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艾美特做不到100亿元,我不退休”,这是他人生的新目标,也是对人生“后半场”的一种诠释。或许,青春是现在进行时,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时间从不辜负奋斗者。(何一航)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