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柳 徐迅 文/图
▲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助残产品。
5月9日下午,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宝安区2025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中启幕。活动通过科技辅具展览、国家级基地揭牌、爱心助残与自强人物表彰等活动,全景展现科技创新与人文共舞的温暖图景。深圳市残联副理事长李伦,区政协副主席杨雁,以及宝安区教育局、工商联、残联、各街道相关负责人与百余名残疾人士、助残企业家共同参加活动。
在“宝安科技助残辅具展”现场,智能仿生手通过肌电信号实现精准抓握,AI康复机器人依据实时数据调整训练方案,无障碍交互设备让视障者“听见”色彩。随着红绸落下,深圳市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正式挂牌“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标志着宝安区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迈入标准化、专业化新阶段。
宝安区残联理事长田庄在致辞中系统阐释了宝安助残事业五项创新发展路径:在文体赋能领域,依托“5G+AI”构建无障碍赛事系统,为即将举办的全国残特奥会打造智慧赛道;在精准服务方面,“智慧残联”系统通过大数据画像实现“一人一策”;在科技转化环节,推动智慧义肢、全向拾音等12项前沿技术进入应用场景;榜样引领工程中,涌现出坚守医疗一线的宁荣佳、乐观开朗“00后”演讲者兰然等自强典型;在文化共融层面,“绽放湾区之光”短视频大赛作品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残疾创作者用镜头重构社会认知。“这五大重点工作将驱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残疾人。”田庄说。
宝安区2025年度自强不息人物詹亚华现在是一名苏绣达人,掌握了精湛的技艺令她有了收入,这源于她在宝安区残联微信公众号上关注到在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举行的免费苏绣培训课程。“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课程助理,还能接到订单,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的关怀。”
“我们用科技助残,打破外国企业的垄断,将假肢、康复工具的售价最多降低70%,让更多残障人士用得起。”参展企业德林义肢矫形康复集团深圳公司经理邱永红表示,一直以来,他们积极响应各类助残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
据悉,在全国助残日前后,宝安区还将开展科技企业与短视频融合创作项目,也将依托“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书写“科技向善”的时代答卷,弘扬以包容之心构建残健共融的滨海宝安幸福家园。
相关新闻
宝安第十九届就业助残招聘会双线启动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邱穗君
同享就业阳光,共筑梦想舞台。宝安区第十九届就业助残专场招聘会,昨日下午双线启动。
本届就业助残专场招聘会,由区残联与区人力资源局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进行。其中,线下主会场设在宝安青少年宫;面向无法到场的求职者,则通过“宝安残联”微信公众号,同步提供参会企业招聘信息。
记者现场了解到,线下主会场专场招聘,吸引了33家用人单位参与,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国企、上市公司,提供岗位近400个,涵盖传统工种如文员、保安员、仓管、销售员等,以及新兴领域如AI数据标注员、手语翻译等,不仅实现了岗位多元升级,还覆盖了高薪领域。例如央企中建六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招聘资料员,月薪开到了8000-10000元;两家公司招聘手语翻译,月薪均为4000-8000元;深圳市中邮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已接纳10余名残疾人就业的基础上,此次又开发5类助残岗位,计划招聘10人。
招聘会现场,主办单位还贴心设置了法律咨询站,为求职者免费提供劳动权益保障指导。同时,设置了残疾学员创业摊位,助力残疾人多元化发展。
据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招聘会,现场累计吸引203名残疾人到场咨询,其中63人登记就业意愿,近10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