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倩 龙华区政协委员(港澳人士界别),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圳市女企业家商会会长,龙华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龙华区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尽管区内职能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养老项目建设,但养老服务体系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服务体系统筹不足,养老资源整合不力。目前,全区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缺乏动态监测老年人口分布与服务需求的能力,导致资源配置不精准,养老设施布局存在偏差。二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精神文化需求难以覆盖。现有文体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支持薄弱,未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年人对教育、文化和社交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参与度和满意度仍待提升。三是社会参与活力不足,养老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积极性未充分释放,优质资源进入门槛较高,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养老服务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银发经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迈向新高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构建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依托“智慧龙华”政务系统,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集成养老资源地图、服务预约和紧急救助功能,形成“线上统筹、线下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格局。通过整合老年人口分布、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信息,建立全区老年人数据库,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和动态调度。依托大数据分析,科学调整服务供给,确保养老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探索建立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核心、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社区长者服务站点为支撑的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二是丰富社区老年活动,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坚持文体活动创新,围绕老年人多元需求,开设老龄大学分校、社区培训班及智能化技能讲座,提升老年人数字化素养和生活参与感。依托社区资源,举办老年科技体验日、代际文化交流和书法比赛,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促进代际互动。加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推进运动设施智能化升级,增设心率监测和运动指导设备,优化场地安全设计,确保无障碍通行,打造智能、安全、贴心的运动环境。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激活养老服务市场。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信贷支持等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运营。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利用闲置资源设立租赁平台,降低社会力量参与门槛。顺应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引进高端养老产品研发项目,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育专业护理、心理疏导和老年教育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区域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