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观澜古墟老街坊:忆百年商道传奇 述社区奋斗新篇

2025-05-16 08:07 来源:宝安湾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杨海燕/文 记者 陈建华/图

 

42602fd1-4adc-4048-ba8c-839a2f189c71.jpg.2.jpeg

▲“古墟故事会”现场,老街坊分享古墟故事。

近日,观澜古墟龙华艺廊内笑声与掌声交织,25位社区长者与青少年围坐一堂,在“古墟故事会”中穿越时光。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本土历史为纽带,通过趣味问答、口述分享等形式,让观澜古墟的“小香港”传奇从文献走进现实,在代际对话中筑牢社区文化认同。

解码“古墟密码”

“为什么观澜古墟会被叫做‘小香港’?”活动以充满悬念的提问开场,青少年们踊跃抢答,老街坊们则笑着补充:“以前这里是香港货进入内地的重要商道,墟市热闹非凡!”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历史文献与老照片,梳理出古墟从明清“屯门古道”节点到民国深港贸易枢纽的演变脉络,特别解析“卖布街”“公益酒家”等老地名背后的跨境商贸故事,让“洋布翻山越岭”的运输史、“红楼平移43米”的保护传奇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符号。

“我家以前就在古墟广场旁,每逢初一、四、七赶集,观澜河岸边全是挑着担子的乡亲。”72岁的刘姨指着手绘地图上的旧居位置。李奶奶展示着“卖布街”旧址照片,讲述父亲作为“挑夫”往返香港与观澜的艰辛:“那时没有公路,百斤洋布全靠肩膀扛,天亮出发,天黑才能到。”最让孩子们惊叹的是黄叔展示的“红楼”老照片——这座1938年建成的骑楼,2004年因城市更新完成7天整体平移43米的文物保护壮举,成为深圳“修旧如旧”活化历史建筑的典范。“原来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字,是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小陈同学的感叹引发全场共鸣。

书写社区新故事

活动中,老街坊们捧着老物件、老照片讲述往事时,青少年们通过录音、手绘等方式,将口述故事整理成“古墟档案”。老街坊李奶奶说:“以前总觉得老故事没人听,现在看到孩子们追着问细节,才觉得自己也是社区的‘文化宝藏’。”这种角色转换正是社区营造的核心设计——通过邀请老街坊担任“银发讲解员”,构建“长者经验传承+青少年创新表达”的双向赋能机制:长者在“传帮带”中增强社区参与感,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中建立“我是古墟文化传承人”的身份认同。正如社区工作人员所说:“当年轻一辈了解脚下土地的故事,社区就变成了有记忆的精神家园。”

作为深圳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商贸街区,观澜古墟承载着深港同源记忆。此次故事会拉开了“人文新澜·共生计划”社区营造计划序幕,后续社区将依托定格化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出古墟文化联盟、新澜老物件展、非遗体验等活动,引导鼓励居民担任活动策划者、文化讲解员,激活近邻互动“密码”。该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激活历史,更要让文化在持续互动中生长。”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