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肖学忠/文 记者 李立治/图
▲蔡燎华进行舞狮教学。
清晨六点的合水口社区广场,鼓点如雷,狮头昂扬。蔡燎华手持铜钹,目光如炬,带领二十余名学员腾挪跳跃,红色狮被在晨光中翻卷如浪。这位年逾五旬的醒狮师傅,三十余年扎根社区,将传统醒狮文化化作纽带,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里编织出一张温暖的文化之网。从青丝到白发,他不仅教会了上千名居民舞狮习武,更用铿锵鼓点敲响了邻里守望的文明乐章。
老祠焕新篇:古厝里的醒狮传承
2011年7月,在合水口社区一座百年老祠堂的青砖黛瓦间,诞生了一家醒狮武术馆。
这座承载着宗族记忆的建筑,从此成为一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社区特邀蔡燎华驻馆执教,延续了清末以来“武举人故里”的尚武之风。
蔡燎华的教学之路充满匠心,为还原濒临失传的“采青十八式”,他遍访莞深两地老艺人,将口述动作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教案。如今,武术馆学员跨越老中青三代,达到128人,最小的学员才7岁,已能独立完成“七星鼓法”;最年长的弟子年逾六旬,仍活跃于春节巡游,印证着“传艺无龄界”的坚守。
狮影连心桥:传统文化润泽社区治理
在合水口社区,醒狮不仅是节庆表演的节目,更是基层治理的“润滑剂”。
蔡燎华将武术中的“抱拳礼”融入社区公约,要求学员每日向晨练老人问好、训练后主动清扫广场。这种武德教化让醒狮队成为“文明先锋队”,遇到群众有纠纷时,他常组织“舞动邻里情”活动,安排争执居民搭档“狮尾”,在默契配合中化解彼此心结。
社区纠纷调解借鉴醒狮“刚柔并济”的哲学,独创“三鼓调解法”:一鼓平心静气,二鼓换位思考,三鼓共寻解法。这种创新的文化治理,以传统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群众的心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着社区的安定和谐。
古韵融新喜:民俗赋能的现代传承
如今,蔡燎华牵头成立“醒狮文化能人工作室”,将传统醒狮从节庆舞台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毛细血管。他提出“三时三礼”文化创新理念:岁时节庆、人生吉时、社区盛事皆可融入醒狮文化,让非遗在烟火人间焕发新彩。
清明细雨纷飞时,他带领醒狮队创新“踏青祭祖”仪式,狮头披挂柳枝为社区宗祠拂尘祈福;端午龙舟竞渡日,他编排“醒狮戏浪”节目,让狮队在鼓点中模拟龙舟竞速动作,引得观众喝彩连连;重阳敬老活动中,“祥狮献寿”表演的狮口不再衔绣球,而是吐出书法卷轴,上书老人手写的家风家训。这些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核,又赋予节日文化新的表达形式。
在合水口社区,醒狮文化已融入居民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村民乔迁新居,醒狮队会舞动“踏户巡家”仪式,狮尾扫过门槛寓意扫除晦气;学子金榜题名,工作室设计“鱼跃龙门”定制表演,狮头跃过书卷造型的高桩,送上“文武双全”的祝福;新人喜结连理时,“双狮采青”取代传统闹婚,两只瑞狮共衔“囍”字绣球,既热闹又雅致。
蔡燎华常说:“狮头昂起的是文化自信,狮尾摆动的是人间温情。”从祠堂里的铿锵鼓点,到百姓家的喜庆锣鸣,这位醒狮师傅用三十载坚守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在万家灯火里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