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委员之声 | 让演艺融入城市“呼吸” 引流提振文旅商消费

2025-06-26 07:47 来源:宝安湾

李承亮 龙华区政协委员(科学技术界别),龙华区政协办公室综合科四级调研员,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专家库成员(先进制造组)。

 

当前脱口秀、即兴喜剧、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轻量化”演艺正成为新风尚,在提升城市文化资源供给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长尾效应显著。而龙华区“轻量化”演艺产业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要实现从“吸睛”到“吸金”,对比国内先行地区,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政策供给相对滞后,缺乏产业引导扶持机制。北京朝阳区出台政策,鼓励高品质剧目多演常演。而龙华区缺乏演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演艺消费券发放等发展促进机制尚未建立。二是演艺空间资源稀缺,缺乏特色文化地标承载。成都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区依托18处工业遗址,打造沉浸式演艺空间,推出非遗皮影数字艺术光影秀等爆款内容。当前龙华区正加速推进深圳市文化馆新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但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三是品牌整合不足,缺乏独特演艺IP输出。广州黄埔区打造“乌镇式”剧场群落,推出历史剧《黄埔!黄埔!》,打造“演出+餐饮+零售+住宿”全链条。龙华区虽拥有客家古村落、现代时尚、红木版画等独特资源,但文旅资源与演艺经济未能实现充分融合,没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也没能充分发挥演艺在增强文化叙事性和体验感方面的独特优势,制约了城区形象的持续输出与营销。


为推动“轻量化”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发消费动能。从空间改造、人才引育、产业发展等不同角度制定政策,支持演艺行业发展壮大。特别是将“轻量化”演艺纳入促消费范畴,加强对“首发演出”“原创作品”“示范性演出”等方面的扶持,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助商惠民。此外,还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演艺经济发展。


二是用好空间资源,打造演艺地标。依托现有演艺空间、文化场馆、客家古村落等空间资源,引进培育“网红”演艺机构,适度引导演艺资源集聚,协力打造“轻量化”文创园区、商业街区,逐步形成演艺新地标。


三是深挖本土资源,塑造特色IP。实施“一遗产一剧目”计划,如推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红色情景剧”“古墟全景话剧”“碉楼剧本杀剧场”“大浪时尚小镇T台戏剧秀”等特色文艺节目。同时积极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合作,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力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演艺品牌。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