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热心人·暖心事|宝安区“文明使者”胡冬芳用个人“小善”传递社会“大爱”

2025-07-01 08:35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文/图

 

9d5faadf-2f9a-4f99-b5f3-911cbc1fcf2a.jpg.2.jpeg

▲胡冬芳。

“回首往昔,我的故事始于一次美好、温暖的邂逅,而这份温暖,也成我心中永不熄灭的文明火种。”面对记者的采访,宝安区“文明使者”胡冬芳说道,“在分享我的故事之前,我想先向您问一个问题:一群人的‘力所能及’,能带来什么?”

故事缘起

2009年深圳火车站的那抹“志愿红”

胡冬芳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虽没有高学历,但他们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深深影响了她。“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们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邻里乡亲。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她说,“2009年暑假,我即将步入大二,只身来到深圳勤工俭学。当我走出火车站,一群穿着红马甲的深圳志愿者热情地帮我拎行李、指路,还帮忙购买车票。”

那一刻,胡冬芳被深深打动,这座城市的文明温度让她倍感温暖,也让她坚定了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决心。那年,胡冬芳正式加入深圳志愿者队伍。从那以后,每年寒暑假,胡冬芳都会来深圳勤工俭学,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各种志愿服务。2013年,胡冬芳考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期间,多次参加重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山区小学捐书。

“我已将志愿服务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在宝安扎根,每年的寒暑假我照常来深圳勤工俭学。”胡冬芳回忆道,她还多次用勤工俭学的工资向由《深圳特区报》主办的“公益金百万行”活动捐款,并积极参加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鹏城会亲”资助困难学生等活动。据了解,胡冬芳已资助了10多名山区小学生上学,并向社会各界捐赠善款累计10万余元。

2017年,胡冬芳考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读博,期间她立志将志愿服务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我以志愿者身份为‘三无’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撰写了近5万字的工作笔记。”她说。

故事延续

创办工作室 传递最质朴的文明与美好

“在参加‘鹏城会亲’线下助学活动结对仪式的时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于是我萌生了通过创业盈利来设立助学基金的想法,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援助贫困学生的行列。”胡冬芳眼神坚定地说。

ea55bdb2-d494-4d98-b809-b083342b7359.jpg.2.jpeg

▲胡冬芳(左)在宝安青少年宫做志愿者。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文明实践,胡冬芳觉得很有必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及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弘扬与传播文明精神。于是,胡冬芳创立了“蕲同学”工作室。

“同时我正在写一本名为《蕲同学》、以我个人成长经历为内容主体的书,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我对过去人生的思考与总结,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心得体会,为城市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胡冬芳介绍说。

2023年4月28日,共青团宝安区委发布“青春宝安形象代言人”名单,胡冬芳幸运地成为“青春宝安形象代言人”。为了更好地传播文明、为自己居住的城市代言,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文明践行经历,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创办了《文明鹏城说》短视频自媒体品牌。

据胡冬芳介绍,《文明鹏城说》主要聚焦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深圳文明事件等,以讲述深圳文明故事、挖掘文明深圳精神、总结新时代深圳文明实践经验等为内容,将录制剪辑后的视频发布到全网各个短视频平台。“作为文明传播的新方式,我希望将《文明鹏城说》打造为深圳认同并辐射全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的‘数字档案’,传递文明与美好。”谈及未来,胡冬芳信心十足,“条件成熟后,我希望组建一支文明实践研究志愿服务队并定期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论坛等。”

回顾过去16年,胡冬芳从第一次穿上“红马甲”到如今已累计1000多个小时志愿服务时长,从一个受助者到如今帮助他人,她始终坚信: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一群人的“力所能及”,就能让文明生根发芽。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