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少年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作家韩光智(笔名三耳秀才)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中的推广,已出版《跟着节气小步走》《我们的节气》等。其新著的《我们的节日》(浙江人民出版社2025年5月),巧妙构建“中国时间”坐标系,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七大传统节日纳入其中,既精准勾勒每个节日的独特气质,又深入挖掘其内在文化逻辑。
本书对传统节日的解读跳出了简单的习俗罗列,以“时间”为核心线索,构建起“节俗—历史—精神”的三维认知框架。以春节为例,书中通过“四个开始”的解读——从腊八的序幕到立春的天文起源,从汉武帝“太初历”的历法定型到1913年“春节”定名,再到2024年申遗成功,将春节的演变浓缩为“欢乐颂四重奏”。这种从民俗到制度、从历史到现代的层层递进,不仅让读者了解春节“怎么过”,更明白其“为何重要”。这种将宏观历史与微观叙事结合的方式,让传统节日成为流淌着文化基因的生命长河。
《我们的节日》以“三耳秀才”带领赵小燕、钱壮壮等四名小学生展开节日漫游为叙事主线,通过其“秀才爸爸”的家庭身份与“文化导师”的社区角色,在逛老街、猜灯谜、做灯笼等烟火气十足的日常活动中,自然融入传统节日知识的讲解。这种沉浸式的“大朋友带小朋友”叙事策略,以生活化场景消解文化科普的距离感,为少年读者推开一扇亲切可感的文化传承之窗。
书中充满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互动场景:春节时的吉祥话接龙游戏,将“鸡日”“狗日”等民俗知识转化为趣味竞赛;元宵节的“皮影首饰”和“生花盆”制作,让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七夕节用观星软件“扫一扫天空”,将“纤云弄巧”的诗意与航天梦想结合……这些细节不仅贴合少年的认知特点,更传递出“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生活中的活文化”的理念。
作者巧妙融合了文学性与科普性。描述端午节主题时,既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诗句,又以“超燃”“硬核”等网络热词阐释端午的斗争精神;讲述重阳节“登高”习俗时,既引用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论,又借少年之口说出“境界在山顶”的感悟。这种“古今对话”的语言策略,让传统文化在少年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