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通讯员 文俊/文 记者 卢正辉/图
光明区地处深圳市西北部,2018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区,是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随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加快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等重点企事业单位相继落户光明,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选择置业光明,光明区的在园幼儿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光明区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为了建设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光明区委区政府通过强硬件、育名师、提品质、优服务,推动光明学前教育蓬勃发展,2025年,光明区作为全省首批三个区县之一,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成为区域综合实力提升的生动注脚。从规范管理到专业引领,从硬件升级到教育品质,从师资建设到服务拓展,光明区构建起2-6岁全链条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为区域发展持续吸引人才、集聚人气,以优质学位赋能区域发展,绘就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新图景。
专业师资队伍陪伴孩子们成长。
强硬件
打造现代化育人环境
走进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澜庭幼儿园,沉浸式科技氛围的五大主题场馆、充满童趣的户外游戏区、配备智能教学设备的教室、安全环保的活动场地令人眼前一亮。这是光明区大手笔投入学前教育硬件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光明区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幼儿园基础设施升级,改善公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打造现代化的育人环境。
为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需求,一方面,光明区持续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拎包入住”,新建小区配套园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标准精装交付,推动幼儿园托班标准化建设,制定托班装修装备指引,为2-3岁幼儿配备更加适宜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另一方面,推动民办幼儿园持续优化办园条件,印发《光明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办法》,将补助经费标准提高至最高6500元/生/年,助力民办幼儿园规范玩教具及图书配备、拓宽园舍空间、提升办园条件。
无论是河畔幼儿园的种植区、玺云幼儿园的星空城堡,还是翰林幼儿园的天空马场,如今,光明区幼儿园硬件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高颜值的幼儿园成为光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育名师
锻造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光明区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引育并举、精准赋能”,构筑塔尖亮、塔中实、塔基牢的学前强师“金字塔”,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严格教师准入,将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学历及持证情况作为准入的基础条件。开展适应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素养培养,有序开展幼儿园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初级(C证)、托育服务及AI等培训。同时,阶段性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通过年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考评常态化监督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情况,将专任教师大专率、园长本科率、专任教师持证率提升至“三个100%”。
为稳固塔中,光明区通过实施“毓秀工程”“苗圃工程”“三青计划”,分层培养助力教师职位晋升、专业成长。目前,已认定区级名师19人,建立名师工作室9个、微团队工作室10个,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公明第二幼儿园的洪秋鹏老师就是众多受益于这些计划的教师之一,她说:“我是‘苗圃工程’的教坛新秀,区教育局、区教科院给我们打通了晋升成长通道,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
2024年以来,光明区还创新实施“领雁工程”,以大班课、导师课、访学课三种形式培养领雁型园长,孵化集团(学区)总园长。“导师课”开班以来,2025年上半年,3位“领雁工程”导师已深入光明区12所幼儿园开展实地观摩与专项指导,切实指导24名学员提升办园治园水平。
光明儿童笑容绽放,阳光成长。
提品质
激活内涵发展动能
硬件升级和师资优化的同时,光明区更注重学前教育内涵的深度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成功打造4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10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所“全国生态友好幼儿园”,2个幼教集团获评“第三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合欣幼儿园被选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园)建设单位”“广东省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园”(全省仅1所幼儿园),1个幼儿园共同体入选广东省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项目,5所幼儿园入选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学前教育改革项目获评“2020年深圳教育改革卓越奖”。
光明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背后是现代学前教育治理模式的创新赋能。作为深圳市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试验区,光明区创新实施以集团为核心的学区化治理,构建党建、行政、督导、研训、考评“五位一体”的学区化治理体系,推动优质资源在学区内共建共治共享。通过构建“集团+学区”治理体系,光明区近年来不断助强优质园、帮扶薄弱园,支持各类幼儿园内涵发展。以光明区第二学区为例,2024年该学区对15所联盟园把脉问诊,举行线下学习48场,线下指导15所,需求指导15所,实现了2024年扶弱8所、助强7所目标。此外,依托七大学区推进园家社协同育人,光明区还开展学前儿童家庭公益活动100余场,惠及3万多个幼儿家庭。
高颜值幼儿园成为靓丽风景线。
优服务
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光明区还积极拓宽学前教育服务链条,鼓励幼儿园提供晚托、托育、融合教育等服务。在确保3-6岁入园基础上,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晚托服务,目前,光明区四分之一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超半数幼儿园提供晚托服务,全区幼儿园实现100%随班就读,提供专业融合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照护,让更多家长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近年来,光明区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缓解家长育儿压力。博文幼儿园托班幼儿家长李莉表示:“幼儿园的托班老师专业又负责,餐食搭配科学、吃得放心。把娃送来,我能安心上班,一点都不操心。”作为深圳市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试点区,光明区大力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把融合教育的培养培训融入日常,对特殊幼儿实施100%“一对一倾听”,全力营造普特融合良好氛围,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市级试点园合欣幼儿园不仅获评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园,更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幼儿园入选省级学科教研基地园,该园园长李海霞说:“贯穿始终的,是让每一颗星星都闪耀的不变初心。”
同时,光明区通过科技赋能,不断优化学前教育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七大智慧平台”,推动幼儿园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更在全市首创校车安全物联网监管,通过视觉跟踪、目标检测、动作识别等技术,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及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实现校车安全“云监管”,全力保障幼儿乘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