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 通讯员 王与剑 文/图
近日,有着120余年历史的深圳宝安老字号企业“合成号”正式入驻商务部老字号数字博物馆,成为深圳首个通过国家级数字化平台向全球展示的本土饮食文化标杆,这一跨越两个世纪的品牌,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成果,浓缩为数字时代的文化符号,在“老字号新国潮”的浪潮中,书写着独特的深圳故事。
合成号的发展历程,与深圳的城市变迁紧密相连。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村人陈创周在深圳墟创立“合成号”,取“合则成”之意,以云片糕等传统糕点为核心产品。深圳墟作为深圳商业发源地,曾是广九铁路沿线的重要枢纽,合成号的云片糕经罗湖火车站远销港澳及南洋,成为海外侨胞寄托乡愁的“家乡味道”。据《宝安县志》记载,其独创的深圳云片糕以绵软细腻、甜而不腻的特色闻名,还曾被列为国家创汇产品,1970年年产量达200余吨。
历经五代传承,合成号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并不断蜕变:20世纪50年代,并入深圳糖果饼干厂开启规模化生产之路;改革开放后重启家族生意;2011年成立专业公司进行系统运营;2015年“深圳云片糕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级非遗,同年,合成号荣获“深圳老字号”称号;2024年获评深圳首批“中华老字号”。如今,这家百年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2项国家专利、11个注册商标的现代化企业,产品远销全球,堪称深圳少有的“活着的历史”。
合成号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其核心产品云片糕的制作需历经选料、陈化、熬糖等25道工序,最终形成“状如凝脂、轻薄透亮”的独特口感。这一融合广府、潮汕、客家文化的技艺,通过“师徒制”传承至今,并在2015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在传承人陈淦忠的推动下,合成号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发艾草饼、枧水粽等专利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保留手工制作体验区供游客参与。2019年落成的8000平方米合成号文化生活体验馆,集生产、展示、教育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深圳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这种“传统为体,创新为用”的模式,让老字号在保留本真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入驻商务部老字号数字博物馆,标志着合成号的文化传播迈入新阶段。该博物馆由商务部主办,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保存老字号文化资源,目前已收录1000余家老字号品牌,众多老字号品牌通过这一平台向全球展示风采。合成号在企业展示馆中呈现其百年发展脉络,在地方特色馆中展现深圳本土饮食文化特质,在行业主题馆中阐述了食品加工行业的传承与创新。
合成号的数字化展示不仅包含图文资料,还通过3D建模还原云片糕制作场景、制作工艺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让观众可在线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此外,其品牌纪录片《深圳味道》及历年参与文博会、旅博会的影像资料也被纳入博物馆资源库,成为全球了解深圳文化的重要素材。
从深圳墟的传统作坊到国家级数字平台,合成号的历程折射出深圳文化传承的智慧——在坚守本真中创新,在数字化浪潮中重塑,让百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不仅是合成号的“涅槃”,更是深圳这座城市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