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3649小时!桥头菜市场“红马甲”10年坚守,护航孩子安全到校

2025-07-21 19:43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文/图


清晨6时55分,天刚蒙蒙亮,宝安桥头社区桥头菜市场门口的十字路口已然热闹起来。几十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持指挥棒、指示牌,引导车辆礼让行人,“孩子们安全到校,我一天都安心。” 


这一幕,是桥头社区坚守十年的早高峰志愿服务日常。从2014年首次服务至今,累计2933人次参与,服务时长超3649小时,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到如今众人接力,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让“安全出行”理念深植社区。这背后,有社工的引领,也有无数志愿者的同行,更有一代代人的传承。



初启征程:播撒志愿的种子


时光回溯到2014年5月,桥头社区社工刘宝丹怀揣着热忱与担当,迈出了社区交通指引志愿服务的第一步。那是一个平凡的周末,刘宝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相聚在一起,为即将开展的服务做着精心准备。他们亲手制作简易的交通指引指示牌,每一个箭头、每一行文字都凝聚着他们对这份事业的认真与执着;他们认真学习文明用语和交警指挥手势,反复练习,只为在引导交通时做到准确、规范、得体;安全问题更是被反复强调,深知责任重于泰山。


这次尝试虽规模不大,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桥头社区激起了层层涟漪,开启了社工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建志愿队伍的新篇章,也为未来的十年坚守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逐渐浓厚。


刘宝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真的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开始了这项服务。虽然一开始只有几个人,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为社区的安全出一份力。”



凝聚力量:筑牢志愿的根基


十年的风雨兼程,社工作为凝聚志愿力量的核心,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组织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每一次的分享和交流,都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机会。”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旭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志愿者领域的社工黄俊华,便是这十年发展中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他与无数志愿者领队以及参与常规服务的志愿者们并肩作战,将“守护孩子安全上学路”“守护社区老人买菜的安全”作为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服务中。


从最初的寥寥几人,至今累计参与2933人次,服务时长超3649小时,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社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从交通法规到应急处理,从沟通技巧到团队协作,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他们创建早高峰志愿服务交流群,让志愿者们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每一次服务后的复盘,每一个问题的深入探讨,都让这支队伍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逐渐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社区守护力量。



十年坚守:书写责任与担当


自2014年首次服务的钟声敲响后,他们将服务精准定位在周一至周五早6:55-7:55这一关键时段。桥头菜市场门口的十字路口人来人往,早高峰时期人流量极大,交通状况复杂多变。十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们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位居民的出行安全。


站在路口,身着醒目的志愿马甲,手持指挥棒或指示牌,用坚定而亲切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这一幕温暖而动人。从最初简单的“行人走斑马线,司机礼让行人”指引口号,到如今形成了一支纪律严明、配合默契的服务团队,旭源社工与志愿者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默默诠释着对社区居民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让“安全出行”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植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居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志愿者张阿姨动情地说:“每一次站在路口,看到孩子们安全地过马路,看到老人们顺利地买菜归来,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志愿服务,更是守护每一位居民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