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记者 张小葵 通讯员 杨绮魏 李秋燕 张玉娇/文 记者 李雅静 实习生 林烨妍/图
后瑞社区
环境蝶变 “城中村”焕发“商业小区”质感
后瑞社区是航城街道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同样存在着建筑老旧、配套欠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按照深圳市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以此为契机,后瑞社区由从前脏乱的城中村完美蝶变成花园社区,还成为深圳“双宜小村”建设、文明发展的“样板间”。
▲后瑞社区城中村里,道路两旁设置停车位,汽车有序停放,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后瑞社区城中村占道经营少,路面干净整洁。
记者走访看到,如今的后瑞社区,时尚大气的“航城启航、山海新城”浮雕墙矗立在入口,花漾街区、口袋公园点缀其间,道路整洁敞亮,人车有序通行。社区内主次巷道乱搭建、乱堆放再也不见踪影;规范设置了电动车停放点及智能充电柜,消除了飞线充电隐患;所有道路路面黑化、标线统一,主干村道人车分流;建筑立面不规范招牌广告、架空管线一律清除,“蜘蛛网”“牛皮癣”都不见了;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规范设置,垃圾清扫清运及时,社区处处干净整洁。后瑞社区将村史上墙,将一代代人开拓奋进的历史绘于墙面,曾经富饶的鱼米生活画面,也通过色彩艳丽的绘画呈现。
“住在城中村就像住在商业小区一样,方便舒适!”租房多年的陈先生说,“现在有了垃圾分类点和保洁员定时清理,环境大变样。”居民的幸福指数,藏在每一句感慨里。
凤凰社区
文化赋能 打造宜居宜游的山水家园
风景秀丽的凤凰山被誉为“宝安第一山”,福永凤凰社区位处凤凰山脚下,社区内不仅有700年历史的文天祥后人聚居地——凤凰古村,还有凤凰塔、文天祥纪念馆等文物建筑,是深圳有名的旅游打卡点,每逢节假日,市内外游客众多,社区管理压力较大。
为扎实做好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打造文明宜居宜游的社区家园,凤凰社区全力以赴,尤其是针对凤凰岭下东小区等城中村住宅小区,社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以精细化治理推动人居环境品质跃升。针对居民关注的“停车难”问题,社区精准增设135个电单车车位,并严格规范巷道统一停车管理,根治车辆乱停放顽疾,释放公共空间的同时与绿色(宜居)社区的清雅风貌相得益彰。在安全保障方面,各出入口增设防护栏,实现人车分流科学管控,居民出行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在运动空间提升方面,社区完成1个羽毛球场、1个足球场、1个网球场及2个篮球场的场地修补与设备更新,让居民在绿意环绕中畅享健康生活。
尤为关键的是,社区集中力量清理楼道及公共区域大件垃圾、占道杂物,全面疏通消防安全通道,消除隐患筑牢安全底线。如今推窗见青山、出门有球场、停车便捷有序的山水家园新图景,正生动诠释着“精耕细作焕发品质感”的治理理念。行走在宽敞整洁的小区巷道,居民不由得感慨:“古村变美了,楼道清爽了,运动场也变新了,我们的生活更有味道了。”
怀德社区
文明引领 精绣品质“针脚”织就宜居村
福永街道怀德社区“握手楼”不多,行走在怀德大村,村口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潘氏宗祠,祠堂旁西门公园里,池水游鱼灵动,喷泉汩汩,社区内多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三层居民小楼房,古朴雅致,充满怀旧气息。
▲怀德社区城中村垃圾存放处十分规整。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怀德社区始终坚持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绘就怀德宜居新画卷。目前,怀德城中村改造成效明显,8个小区圆满完成“双宜小村”建设,三线落地改造扫清空中“蜘蛛网”,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安全隐患有效消除;交通优化全面推进,怀才路等路网建设稳步铺开,城中村道路实现硬底化与沥青化,标线清晰、指示规范、人车分流井然,出行安全畅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增监控全天候守护,人行连廊遮风挡雨,电动车位破解乱停难题,及时修缮破损围墙保安全;民生服务温暖人心,翠岗公园等节点升级提供优质休闲空间,供用电安全整治、天然气入户及“优饮水”工程提升生活便捷度,垃圾分类引领绿色风尚,“风雨长廊”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共筑多元成长空间;日常治理精细入微,环境整治、三线维护、安全巡查常态化开展,社区整洁有序、设施安全可靠、隐患动态清零,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节节攀升的幸福感。
深圳市第七届党代表张树刚建议:“城中村治理应‘疏治结合’,‘疏’是要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譬如电单车充电、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要跟上;‘治’则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基层治理侧重柔性执法,对于违反治理条例的行为,可要求行为人发朋友圈集赞作为惩罚。”
宝安区政协委员文沛勇认为:“城中村住宅区和商业小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人们安居的地方,管理者只要善于用服务思维开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所想,城中村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
从后瑞社区的“环境蝶变”,到凤凰社区的“文化赋能”,再到怀德社区的“文明引领”,宝安的城中村治理,正从“解决问题”转向“打造家园”。这些社区用不同的路径,诠释了同一个道理:城中村不是“城市包袱”,而是“城市财富”——只要找准治理密码,“握手楼”也能变身“好家园”,城中村也是“好社区”,也是城市里最有温度的地方。如果您对城中村治理有好的意见,欢迎拨打本报市民热线0755-29950000,贡献您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