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翀 李蓓/文 李楚玲/图
市民点题
宝安日报:我每周末都会带孙子去上课外班,上完课就会带他去吃西贝,西贝预制菜的事件报道出来后觉得心发慌,可否请宝安日报的记者帮我去探访一下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安全和健康?给我们安安心。——市民王先生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事件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近日,热心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表达对健康问题的担忧,并希望记者了解后续情况,给消费者以安心。民之所盼,我必行之。9月17日、18日,本报记者探访西贝、太二酸菜鱼、费大厨、老乡鸡等餐饮门店,了解真实情况,回应民生关切。
三探西贝
门店客流量骤减,菜品按计划调整
9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本报记者随机探访宝安一西贝门店,该门店外供食客等候的白色凳子上空无一人。直到12点多,店内才陆续有食客前来用餐。
▲9月17日,宝安一西贝门店,一位厨师正处理着店内的烤鸭。
记者点餐落座后,随即表明身份,提出参观后厨。工作人员热情地提供了一次性头套、衣服,带记者洗手并进入西贝厨房。该门店厨师长一边拿出冷冻包装西蓝花、羊杂等,一边介绍,这些均由西贝“中央厨房”提供,并在门店加工后供餐。
记者看到,正如网上曝光,该门店西蓝花包装袋写有保质期“24个月”字样,从羊杂包装袋可以看出,其保质期为1年。门店厨师长说:“食品临近保质期,餐店会采取回收措施。”
记者进入后厨没多久,该门店接到工作电话,要求“立即停止相关采访”。当天中午,西贝餐饮集团向全部门店下达了不再开放后厨的通知。
9月15日,西贝发布了致歉信,信中强调,在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相关调整,并表示将部分菜品调整为“门店现场加工”。
致歉后的西贝门店有何变化?9月17日中午,本报记者再次随机探访西贝,发现店内门可罗雀。9月18日中午12点多,记者来到另一家西贝,点了3串烤羊肉串、一份儿童套餐及一份鸡汤豆腐煮青菜。当时正值用餐高峰,该门店内仅有五六桌消费者用餐。
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菜单中所用食材是否有所调整?该门店工作人员回复,“目前店内菜品暂无调整,羊肉串并非现切、现串,儿童套餐中的西蓝花仍为中央厨房提供,当日用作配菜的西蓝花为8月15日生产。
另外一道争议比较大的鸡汤豆腐煮青菜于9月17日下架,代替菜品为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将于9月19日正式推出。该店工作人员表示,此道菜品调整并非西贝致歉信中提及的‘部分菜品调整’的情况,而是根据时令变化作出的正常调整。目前,门店菜品正按照西贝餐饮集团要求逐步调整,调整完成时间以集团发布为准。”
此外,针对网络曝出:西贝动员合作商为自己应援,西贝门店前员工们排排站,喊着“维护非遗品牌的口号”的做法,本报记者采访时并未看到这类情况发生。
当得知记者探访后的结果是“暂未改变”,读者王先生有些失落。他表示,“期待看到西贝有较大的改变,当然不仅仅是西贝。”
市民表示
是否预制要说明白,我们就想吃得健康
带着读者的期许,本报记者还实地探访了太二酸菜鱼、费大厨、老乡鸡等连锁餐饮品牌,就相关问题采访门店负责人。
▲食客在老乡鸡自助取餐时,会看到三色圆点标注,对应每一道菜的加工等级。
在网上,太二酸菜鱼被指“除12%的‘鲜活门店’外,其余门店均采用中央厨房预制的冷冻鱼食材”,此次预制菜风波后,也被曝光“活鱼现做”等字样被移除。在记者随机探访的太二酸菜鱼门店前,工作人员虽表示,店内“菜品都是新鲜做的”,但又称该门店并非“鲜活门店”,对于预制菜风波后门店作何应对未能给予明确答复。
而在费大厨,记者看到该餐厅菜单不少菜品标注有“鲜活”“现做”字样。记者随机点了香酥大鲫鱼和现包鲜玉米蒸饺,并询问鲫鱼是否像其菜单上标明的是鲜活加工。工作人员主动端来一个大型保鲜盒,向记者展示活蹦乱跳的鲫鱼和牛蛙,并一再保证,这两种食材都是现杀现做,玉米蒸饺则是店内现包现蒸。当谈及西贝预制菜风波是否给店内带来影响时,工作人员表示:“最近确实有消费者会专门询问菜品是否预制等问题。”
探访老乡鸡时,正值中午1时30分左右,该门店内座无虚席,餐桌频繁翻台。
记者看到,老乡鸡餐品种类多样。在其店内墙面醒目位置,一张“老乡鸡菜品加工等级划分公示牌”赫然可见:该公示牌不仅介绍其中央厨房下辖五大功能区,还用绿、橙、红三色圆点标注:绿色代表“餐厅现做”,橙色为“半预制”,红色为“复热预制”,并对菜品加工等级划分进行详细说明。
“是否预制要说明白,我们就想吃得健康。”在记者随机采访中,市民胡先生表示,自己关注到此次预制菜风波,在他看来,预制菜不可怕,关键餐饮企业要告知消费者,让大家吃得明白。“只要菜品安全健康,好吃我就会常来。”市民吴先生也说,自己平日工作繁忙,经常在餐饮连锁店用餐,他认为只要口感好、安全卫生,就没有问题。
【记者感言】
让“舌尖安全”不再悬于未知
有人说,西贝预制菜风波的120小时,是中国餐饮行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一次“阵痛”。随着阵痛的消失,预制菜风波似乎也已“告一段落”。但记者采访时真切感受到餐饮行业尤其是品牌连锁餐饮行业的“时刻警惕”和“暗流涌动”。消费者不仅对西贝即将做出的调整“拭目以待”,更希望预制菜行业能够告别“野蛮生长”,实现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双向奔赴”。
不论是这场风波折射出的信任危机、标准缺失,还是行业透明度的生存底线,抑或是规范行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与执行,唯有以法规筑牢安全底线,以透明重建消费信任,这一产业才能从风口浪尖回归民生本位,让“舌尖安全”不再悬于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