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王国猛
从二十多岁进入仕途,他基本沿袭的是这三种路子。在朝廷,他做过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吏部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官职。唐朝文人入幕府也是一条为官捷径,得地方政要赏识,可直接投奔,运气好的话,幕主得势自己也可一路攀升。杜牧就曾几度进入幕府,沈传师曾表他为江西团练巡官,后沈到宣城,杜牧也随之前往。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亦曾盛情相邀,杜牧在其幕中掌书记。那时牛僧孺对他很是关照,住在扬州那段时光,杜牧生活极为惬意。杜牧后来还在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干过,任宣州团练判官。可见杜牧的人缘还是很好的,在当时的官场颇受欢迎。而且请他的这几位主后来都出息得很不错,一路上升,对他多有援引。杜牧在地方上也干过几任长官。他先后在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做过刺史,虽然不是什么大州富州,但他都是一去就做一把手,有一定的主动权。为官一任,他都尽量造福地方。特别是在黄州任所,他重教兴文,感化士民,并兴利除弊,关心民生。明弘治《黄州府志》赞其“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
前几个地方,杜牧都是受命前往。但湖州一行,是杜牧主动请缨,先后三次上书要求调任的。当时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对他比较照顾,同意了他的请求。据说他这么迫切要求去湖州赴任,是因为十几年前与人立下一个约定。当年杜牧到湖州游玩,在那里遇到一个天仙般的小姑娘,杜牧当即给她下了贵重聘礼。承诺十年后来湖州做地方官,并娶其为妻。哪知岁月蹉跎,直到十四年后,杜牧才如愿以偿,下放湖州任刺史。当他寻到那个女孩时,女孩已嫁作他人妇。杜牧很是伤感,为此专门写下了一首诗《叹花》。
杜牧出身名门,家学渊源,自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他的祖父杜佑曾撰《通典》200卷,杜牧继承家学都足以傲视群雄,他曾为此十分自豪地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集多种才华于一身,又风流多情,绝对称得上是个翩翩佳公子。他的诗、赋、文、书都身趁名家。政论文和军事著作如《阿房宫赋》《战论》等观点新颖,文采斐然,为当世所重。其书法亦跻身名家之列,《宣和书谱》评其书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名作《张好好诗卷》为后世之瑰宝,历代热爱书法者如宋徽宗、贾似道、乾隆等好之不倦。
杜牧成就最大的当然还是诗歌。他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盛唐之李白杜甫,可见两人诗歌之成就及地位。后人对杜牧的诗好评如潮。宋刘熙载说他:“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明胡震亨赞道:“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明杨慎评价云:“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清赵翼在《欧北诗话》中写道:“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总体上可用“雄姿英发,风神俊朗”来概括。他的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二是清丽。前者多是咏史怀古,感逝遣怀之作;后者多是文辞清丽,意境优美的风景诗和抒情诗。他的古诗像《张好好诗》《杜秋娘诗》写得固然形象生动,寄寓深刻,耐人寻味;但他的律诗和绝句写得更好,很多佳句名篇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珍爱。像他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两首非常典型的写景抒情诗,新颖清丽,富有情感,有画面有温度有深意。显得高级雅致,非同凡响。
再看他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及《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首则是怀古咏史诗。杜牧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景找到与历史相关联的人或物,沿此散发开去,最后得出意外的思考,总结出历史的得失,并借此抒怀兴叹,展现出独特的史识史见。所以他的这类诗读后总让人有种厚重感和峭拔感。其他诸如《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秋夕》《题乌江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等名篇大抵如此,或遣愁,或吊古,或感怀,或状景,篇幅皆不长,却蔚为大观。
杜牧的仕途并不坎坷,也算不上十分得志。官做得不小,而且中央地方幕府都待过,了无遗憾。虽然他偶尔也有怀才不展之叹,但人生还算舒展,日子也过得风流潇洒。比起与他齐名的李商隐,杜牧还是很幸运的,除了寿年不长略有遗憾外。毕竟五十岁的寿命就算是在古代,也稍显短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