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作为深圳发展的“模范生”,宝安区再次勇立潮头,在自然资源改革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发展局、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落实〈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为全市首个区级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文件。
该《方案》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系统提出15项工作任务、37条具体举措,围绕“两统一”职责、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国土空间数智治理和协同发展新格局等四个板块,谋划打造三位一体的任务体系,聚焦“平台建设”“试点探索”“项目攻坚”等关键环节系统推进改革落地。
谋划制定“三个一批”推进路径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和重大意义,强调要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争取让更多深圳改革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敏锐捕捉改革机遇,积极与市级部门联动。依托自身优势,谋划一批具有宝安特色的改革举措,力求让改革红利在宝安充分释放。宝安锚定“国际红树林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双核定位,探索立足本区特色的创新实践,谋划制定了“三个一批”推进路径,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亮点。
构建一批平台:宝安充分利用九围国际总部区、国际会展中心等丰富的空间场景,打造红树林国际交流平台,为国际红树林保护与合作提供交流空间;推动部市共建部级和国家级深海采矿创新平台,提升在深海采矿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深圳市海洋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在宝安区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揭牌启用,为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区共建地面沉降和双控试点两个重点实验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
打造一批试点:宝安积极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蓝碳交易等省市级改革在宝安先行先试。通过这些试点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安经验”,推动宝安在绿色与安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抓好一批项目:紧跟市局改革落实步调,宝安统筹推进既有非居住建筑用途转换、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释放存量空间潜力,更好地适配宝安新产业、新业态等多元化空间需求,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空间保障,让企业安心创业、扎根发展。
创新督导确保改革落实处见实效
方案的出台只是第一步,落实才是关键。为此,宝安区和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发展局及前海管理局加强联动,落实“局-区”协同攻坚机制,以定期开展统筹调度协调改革落实中的重大事项;同时区内强化横向部门协同机制,推动政策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任务在各部门间高效对接,形成有影响、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此外,宝安区将健全改革任务台账管理、督查督导、考核评估机制,以“区重点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压实各牵头单位主体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定期组织跨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时,宝安区将系统策划宣传推广工作,联动各相关单位,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成效,及时总结提炼改革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联动中央、省、市级媒体,持续策划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全方位展示宝安改革成效,努力为深圳乃至全国贡献更多“宝安案例”。
宝安区将以此次工作方案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改革在优化空间布局、保障发展需求、提升城市品质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宝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