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知名学者王国猛做客“光明大讲堂” 品悟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2025-10-10 07:56 来源:宝安湾

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 文/图

 

家国同梦,始终是中国人血脉中的深沉信仰。国庆假期,“光明大讲堂”特邀知名学者王国猛带来“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讲座。


王国猛。

 

此次讲座以诗词为媒,带领听众穿越千年,感受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深情,为国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武士都有家国情怀,在先贤的作品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情怀。”王国猛由此引出唐诗宋词,指出其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诗词的高峰,与诗人丰富的社会及政治阅历密不可分。他举例说,王安石、苏轼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深度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家,这些经历为他们的作品注入了深厚的现实关怀与家国责任。


“背诗时要了解诗的创作背景,还要读懂当时的历史。”王国猛梳理唐诗风格演变时提到,盛唐强盛,因此诗作形成了饱满、雄浑又不失悲壮的诗风;中唐诗作多了几分苍凉、感伤与落寞。不过,在中唐后期,唐宪宗、唐德宗等统治者力图革新强国,这份气象也影响了诗坛——韩愈、元稹、白居易等诗人随之崛起,将家国情怀从“杀敌报国”延伸至“关注民生、揭露黑暗”:白居易《卖炭翁》直指宦官掠夺百姓的苛政,元稹《行宫》借白头宫女的遭遇道尽乱世底层者的悲凉。这些作品让家国情怀更接地气,也让诗词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他特别提出,诗人们不仅以笔墨抒发家国情怀,更以行动践行理想: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岑参虽出身宰相世家,却毅然投身边塞,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艰苦环境中坚守疆土,其诗作尽显将士捍卫家国的壮烈情怀。


在谈及唐代诗人时,王国猛介绍,唐代文人普遍怀揣“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以诗句为例: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均展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他还特别提到,杜甫曾言“诗是吾家事业”,其诗坛成就不仅源于自身勤奋,更得益于家族文脉的“写诗基因”——他的祖父正是著名诗人杜审言。基于此,王国猛建议在场家长多品读诗词,为孩子种下文化种子;同时以贾岛“十年磨一剑”为例,强调对诗词的追求、对文化的向往需从孩童时期培育,让文化基因融入孩子血脉,成为其未来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宋朝诗词,王国猛介绍,北宋前期词风雅致,多侧重表达个人感受与情怀。到了北宋中后期,因朝廷爆发党派之争,从诗人到政治家都遭到了牵连(如苏轼两次被贬,王安石两次罢相),他们的词作也随之融入了爱国恋家之情。进入南宋,国土仅剩半壁,“恢复故国”成为词人们的核心情怀,辛弃疾、陆游的诗词便多以此为主题。王国猛还特别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联系当下,提醒当代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莫忘向先烈致敬。


在互动环节,现场听众踊跃提问。针对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解读,王国猛指出这里的“功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建功立业,而是指三次贬谪经历(黄州为首次,惠州、儋州为接连的二次贬谪)带给苏轼的精神成长与人生体悟。对于“古人幼时读什么书”的提问,他表示古人以“经史子集”为核心,虽书籍数量有限,但多为精读。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