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教研 | 《江南春》教学价值的多维解析与实践探索

2025-10-11 07:39 来源:宝安湾

宝安区滨海小学 周艳桃


摘要:杜牧的《江南春》作为唐诗经典,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其教学价值体现在文学审美、思维发展和人文教育三个方面:文学审美价值表现为语言艺术之美与意境营造之妙,能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和审美能力;思维发展价值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思辨能力;人文教育价值有助于历史文化传承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实现这些价值,教学实践采用了趣味导入、品词析句、感悟情美、拓展延伸等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较好掌握诗歌内容与主旨,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抽象内容理解困难等问题,未来需注重分层教学、借助多媒体及优化拓展延伸环节。


课堂上,周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古诗《江南春》的意境之美与情感内涵。

 

关键词:《江南春》;教学价值;文学审美;思维发展;人文教育;教学实践


一、引言


杜牧的《江南春》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短短二十八字,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对这首诗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培养其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对《江南春》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入探析,并阐述其教学实践策略。


二、《江南春》的教学价值


(一)文学审美价值


1.语言艺术之美


《江南春》语言精炼却意蕴丰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短短十四字,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勾勒出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语言,能让他们感受唐诗的语言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2.意境营造之妙


诗歌通过对莺啼、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能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二)思维发展价值


1.想象与联想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诗句想象江南春景的画面,补充景物的特点,这一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诗歌中的景物进行再创造,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思辨能力的提升


针对“千里”一词,引入杨慎与何文焕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学生在分析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人文教育价值


1.历史文化传承


诗歌中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涉及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到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杜牧在诗中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身世的感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能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其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同时,诗人借酒消愁却又心怀天下的复杂情感,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江南春》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导入环节,从“大李杜”“小李杜”的文学常识入手,通过猜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杜牧的其他诗作,如《山行》《清明》《过华清宫》等。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江南春》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整体把握,想象画面


首先让学生进行朗读,包括个人朗读、范读和齐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圈出诗中的景物,并展开联想,补充景物的特点。通过同桌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中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2.聚焦关键词,深入赏析


针对“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引导学生分析其从动态、静态、听觉、视觉等角度对江南春景的描写。引入杨慎与何文焕的争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夸张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对于“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酒旗”,结合杜牧的其他诗作和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酒”在杜牧诗歌中的特殊意义,体会诗人融入其中的个人情感。


(三)感悟情美,体会深意


1.结合背景,理解情感


在学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晚唐的社会状况。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学生能够明白诗人借烟雨迷蒙中的寺庙楼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代入角色,深化情感


通过设问“面对着当年风光无限、金碧辉煌,如今却在烟雨中飘摇的寺庙楼台,此时此刻,伤感忧愁的杜牧可能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诗人杜牧,你想说些什么”等,让学生代入诗人的角色,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再配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在教学的最后,向学生介绍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并推荐杜牧的其他咏史诗以及相关的传记作品,如《晚唐诗人杜牧》《杜牧传》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杜牧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如画出《江南春》的想象画面、书写诗歌的书法作品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巩固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江南春》的内容和主旨,领略诗歌的文学魅力。在想象画面、分析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和诗人经历,学生也加深了对诗歌人文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情感和历史背景,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


(三)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抽象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其具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的阅读指导和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江南春》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让古典诗歌教学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唐)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叶嘉莹.叶嘉莹说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7]陈德兵.用思维点亮语文[M].山东:济南出版社,2022.


[8]陈友康.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