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文汇学校 八(15)班 徐子淇 指导老师:汤金应

桂子飘香,金风送爽,淡黄的桂花在月光下闪着微光。婆婆坐在楼下的桂花树下,指尖反复摩挲着相纸的褶皱,月光落在她掌心的全家福上,照在照片里老家的桂花树上——那月亮,竟和我记忆里的没两样。
我与朋友约好去公园赏月,刚进大门,“中秋快乐”的横幅就裹着桂香扑过来。孩童追着月光跑,笑声撞在柏树上,惊得桂花簌簌落;不远处的草地里,青年们斜倚着聊,月光漫过他们的肩头,把闲聊声泡得软软的。我们找了张木椅坐下,风一拂,桂花香气就碎成千万缕绕在指尖,每一缕都沾着月光的黄,像奶奶去年在老家桂花树下,给我编的桂花绳。
我从帆布袋里掏出月饼,豆沙的甜混着月光飘出来。正要抬头赏那悬在夜空的圆月亮,却瞥见不远处的扫地婆婆——她佝偻着背,蓝布衫的衣角沾着草屑,几根花白的头发贴在汗湿的额角,竹扫帚划过柏油路,响起整齐的“唰唰”声。我捏着月饼走过去,她抬头时,眼里先落了片桂花,再看见月饼,布满皱纹的脸忽然顿住,手颤巍巍伸过来,指节上还沾着桂花的碎黄:“这……给我的?”
我扶她坐在木椅上,月光刚好落在我们中间。“婆婆,今年就您一个人在这过中秋呀?”她接过月饼,却没拆,只是放在膝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包装纸:“好孩子,我三年没回啦。”她抬头指着月亮,“你看这月多圆,跟老家屋顶上的一模一样。”我顺着她的手望,夜空里的月亮亮得晃眼,像我奶奶挂在堂屋的马灯。这时婆婆忽然从口袋里摸出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桂花树开得满枝满桠,她指着穿开裆裤的小男孩:“小孙子那时候才到我腰,现在该有你这么高了。”说着红了眼眶,指腹反复蹭着照片里桂花树的枝桠,像是触到真的树枝。
风又吹过来,桂花落在她的白发上。我忽然想起我的奶奶,去年中秋,她也是这样坐在老家的桂花树下,把月饼掰成小块喂我,说:“月团圆,人也得团圆。”我低头咬了口手里的月饼,豆沙的甜裹着月光咽下去,却没抵过记忆里老家桂花酒的醇,那酒是奶奶用桂花泡的,装在粗陶瓶里,月光照在瓶身上,会映出桂花树的影子;还有村口的小溪,夏天我总在里头捉小鱼,月光落在水里,碎成一片银,跟此刻柏油路上的月光一模一样。
“你们也不回老家呀?”婆婆忽然问。我摇摇头,手里的月饼忽然没了味道。她把全家福小心翼翼地塞回口袋,拿起竹扫帚又开始扫,“唰唰”声里,月光落在她的扫帚尖上,像撒了把碎银。我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李白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月,照过婆婆老家的桂花树,照过我记忆里的粗陶瓶,也照过千千万万个想家的人。
后来我和朋友离开公园时,回头看见婆婆坐在桂花树下,手里捧着我给的月饼,抬头望着月亮,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忽然懂了,夜空中的月是给所有人看的,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专属的月,那轮月里,有婆婆的全家福,有我老家的桂花酒,有陌生人递来的月饼香,也有那没说出口的牵挂。它不用抬头找,只要想起那些温暖的人和事,它就会在心里亮起来,比夜空里的月更暖,更亮。
点评:本文以月光为线,将公园赏月、偶遇扫地婆婆、回忆奶奶的片段串联,情感细腻且层次丰盈,每个场景都浸着月光的温度,让读者坠入那份关于“团圆”的共情里。整篇文章在景、情、理的交织中,把“月是故乡明”的深意写得透彻又温柔,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