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光明新闻记者 雷云霞 文/图
10月2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在深圳光明区虹桥公园落幕。同日下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组织的“深探全运”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光明赛区,十余家媒体记者深入自由式小轮车赛场、虹桥公园及行业领军企业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以媒体视角探访“骑行+”如何从产业延伸至赛事、从赛场辐射至城市,全方位呈现光明区作为“湾区户外运动之区”的蓬勃活力与独特魅力。

“深探全运”媒体采风活动现场。
采风首站,记者团来到位于光明虹桥公园内的十五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场地。这座占地9860平方米的现代化赛场,由全球顶尖的自由式场地供应商德国G.Ramps深化设计并施工,严格对标2023年格拉斯哥UCI世界自行车锦标赛标准,顺利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及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专项技术验收。
作为G.Ramps在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纬洛(苏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场地建设。公司总裁安迪表示,虹桥公园BMX自由式小轮车场地既贴合当前小轮车运动主流趋势,又为车手搭建了展示创造力的梦想舞台,比赛中选手们的精彩表演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值得一提的是,该场地作为永久性设施,赛后将长期服务于日常训练与赛事举办,持续释放运动价值。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指出,本场赛事不仅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检验,还是运动员备战世锦赛的“练兵场”,据国家级教练评估,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当前状态已具备世锦赛夺冠能力。
离开自由式小轮车场,记者团来到虹桥公园南广场。赛事期间,这里同步打造了沉浸式观赛与互动场景,成为市民感受全运会热情的“第二观赛区”。大型LED屏实时播放赛事盛况,“全民运动·共享光明”体育嘉年华活动同步开展,涵盖三大特色主题体育展示与丰富市集,让市民在家门口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体验运动与休闲融合的生活方式。
据悉,光明区正在持续深度挖掘“骑行+旅游”资源,精心营造“骑行+研学”场景,升级配套“骑行+咖啡”服务,积极推动“骑行+商业”融合,大力促进“骑行+赛事”发展,持续以骑行道为纽带,充分整合商文旅资源,打造多功能复合运动生活消费场景,全面构建“骑行+”全产业链,协同促进光明区文化、体育、旅游、商业高质量发展。
在骑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光明区正加速构建“1个大环(65公里)+6个小环(60公里)”共125公里骑行环线网络,串联城市节点、功能区块、历史建筑与自然风光。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科副科长王卓敏介绍,目前已完成28.5公里休闲骑行道建设,预计2027年实现全面贯通。同时,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喜德盛全球旗舰骑行驿站)等4处骑行驿站已启动运营,2条骑行友好巴士专线同步上线,为骑友提供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服务。
采风最后一站走进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深圳骑行环境的不断优化为骑行文化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喜德盛展销中心负责人梁威表示,随着参与骑行的人群持续壮大,自行车销量显著增长。企业通过赞助赛事、打造自主赛事,为骑行爱好者搭建更多展示舞台。当天,2025喜德盛软尾山地车四季联赛秋季赛在深圳光明喜德盛国际UCI标准山地车赛道开赛,吸引全国400余名精英选手及近2000名骑行爱好者参与,为光明骑行热潮再添活力。
光明区正围绕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的目标,实施“山水连城”计划,推动“骑行+”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以喜德盛为代表,区域汇聚了自行车制造、智能运动装备研发、赛事运营等企业,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赛事活动-文旅消费”的完整闭环,构建起全链条骑行经济生态圈。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光明杯”海峡两岸暨港澳自行车骑行赛、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接连落地,让“自由骑行”的文化从产业延伸到赛事,使光明成为名副其实的“骑行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