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文 蔡维泽/图
4号线“龙胜站”附近,深铁珑境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而一旁的高峰明渠,正从昔日“三面光”传统水渠,蝶变为兼具亲水休闲与蓝绿生态功能的绿色岸线景观带。目前,这条滨水长廊已以“半成型”姿态初显雏形,不久后,周边居民下楼就能漫步河边、乐享亲水时光,在家门口拥抱“水绿相融”的惬意。

高峰明渠水清岸绿。
百米河道改造 国企扛“红线外”责任
潺潺流水,绿草如茵。深铁珑境项目北侧明渠段,如今已种上花池、树池,串联起慢行步道,清幽环境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普通水渠。据了解,高峰河属观澜河水系三级支流,上游为阳台山高峰水库,下游汇入龙华河,全长2.05公里,宽约10米。

高峰明渠旁边的儿童游乐设施。
在深铁珑境小区建设过程中,深铁置业主动提出投入资源改造水渠,这一想法迅速得到龙华区政府的积极响应。政企双方快速对接,明确改造核心方向:既要严守泄洪安全底线,又要补齐区域亲水休闲空间的空白。
此次改造,龙华区水务局全程参与技术指导,从泄洪面规划到驳岸结构评估,逐一破解“排洪”与“亲水”的矛盾点;深铁置业承担资金投入与落地建设,最终确定分区域、分主题的设计方案,让水渠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兼具颜值与实用功能。覆盖近2万平方米,涵盖河道景观提升、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三大板块,小到绿植种植、步道铺设,大到儿童设施安装、水闸修建,每一项细节都经过政企双方反复研讨打磨。
“建房子只是第一步,反哺土地、服务居民才是国企的责任。”深铁置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企联手算的不是“单一经济账”,而是“民生综合账”:政府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明确区域配套短板;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填补配套空白。双方协同发力,既可以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又能以城市面貌焕新为龙华区域发展注入活力,让“城市脉络”重焕生机。
三段式精雕细琢 促安全和景观“双赢”
沿着建设中的河道漫步,河道被划分为下游商业活力滨水段、中游社区休闲水岸段、上游碧漫绿廊体验段,共藏着12处特色景致。

高峰明渠沿岸景观丰富。
下游商业活力滨水段,采用活泼明快的设计手法,作为商业的延续空间,重点打造珑境叠瀑、水岸客厅、探林拾趣等聚集人气的景点。现场已建成多级叠级平台和开阔的观景广场,台阶边缘贴心设置了休闲坐凳,部分区域预留了小型操作台。这一段的核心是“热闹”,通过打破硬质堤坝的僵硬线条,用挑台、楼梯、削坡等手法,让景观和商业形成联动,避免“商业在室内、休闲在室外”的割裂感。
中游社区休闲水岸段,场景从“活力”切换成“温馨”。设计采用刚柔并济的手法,打造林荫车道、花林客厅、星级乐园、翠棉氧吧等景点,构建“家门口的休闲空间”,让居民可以沉浸式投入,静静享受闲暇时光。
上游碧漫绿廊体验段打造了蓝梦云桥、碧影门庭、丛林秘境、折影长廊、绿岸听瀑等景点。和下游、中游的“精致”不同,这里更显“野趣”——成片的杉树林正在栽种,坡度平缓的草坡延伸至河边,原本突兀的高堤坝被植被巧妙遮挡,只露出少量水面。“上游高差大,改造难度和成本都高,而且平时来的人少,所以我们走‘自然路线’。”设计人员解释,这段的核心是“对话阳台山”,通过软质景观手法,既优化了原有堤坝的视觉效果,又控制了成本,“杉树长起来后,能把下面的堤坝遮住,从对岸看过来,就像河水自然漫延到岸边,和上游的阳台山水库生态能衔接上。”
为了让滨水公园“好看”又“好用”,设计团队多次与区水务局反复沟通,并在技术层面下足功夫:确定“退让空间+驳岸降低”方案,分两级打造连续步道,搭配人行桥形成闭环慢行系统,未来还可衔接政府规划路段,实现“阳台山水库—龙华河”的生态通廊贯通,助力物种传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改造以“造景”为目标,却始终未曾忽视水渠的核心功能——安全。“过程虽有难点,但结果令人满意。”上述负责人笑着说。如今站在河边,既能看到绿树、步道、休闲设施,又无需担忧安全问题,当初“景观提升”与“泄洪安全”的平衡难题,在政企协同下成功化解,实现“两难”变“两赢”。
共建共治共享 政企联动优化民生
“其实,这种模式不是第一次做了。”深铁置业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在各区域项目建设中,都会根据实际需求主动作为:为配套学校修建环形上学通道,避免学生穿行主干道;在轨道物业周边搭建风雨连廊,连接地铁站与公交站台,方便市民无雨出行;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公共文体公园,供周边居民健身运动……“都是因地制宜,在可控范围内,填补城市配套的‘空白’,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居民。”

高峰明渠沿岸建设了休闲观景平台。
面对项目后续管理问题,该负责人坦言,项目虽由企业投入建设,但本质是“红线外公共空间”,后续管养将与龙华区相关部门进一步协商规划,确保景观带长期服务于居民与片区发展,真正实现“共建之后有共治,共治之后能共享”。
城市微景观,是承载民生温度的“毛细血管”,更是展现宜居底色的“方寸天地”。高峰明渠的“变形记”,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政企联手的“大合唱”——政府牵头统筹、明确需求,企业主动担当、落地执行,双方以“共建”破难题,以“共治”保长效,以“共享”惠民生,不仅让周边居民获得触手可及的民生福利,更借生态焕新与功能升级有效带动整个片区发展——汇聚更多发展活力与优质资源,推动区域迈向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这填补了龙华亲水休闲空间的空白,也打造了政企协同推进城市微景观提升的样板,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