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葵 通讯员 孙秀杰 关发为 陈涛超 邓婷婷 文/图
暑期期间,宝安区福永街道将辖区博物馆、古村落与武术馆链接打造为“非遗走廊”,在“爱心驿站”关爱项目创办的第十个年头开启了一场跨越十年的文化接力,120组小候鸟家庭游学凤凰古村、麒麟武术馆、福永杂技博物馆和怀德村史馆等文化地标,学习岭南棕编、醒狮跃动、烧鹅窑火文化,近两周来,福永用“十年爱心驿站·非遗点亮童心”系列活动传递着深圳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心关爱。

技艺传承 技艺传承到文化自信
今年夏天,福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福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度联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非遗美食”“非遗钟艺”“非遗醒狮”“红色传承”四大主题共18个项目环节,活动历时半个月,令外来留守儿童跟随烧鹅、棕编、钟表、醒狮等技艺传承人及红色村史宣讲人共同探寻宝安足迹,深度体验城市发展硕果和历史文化。

“孩子昨天还在学棕编,今天已能说出福永腊肠三晾三烘的工艺。”来自湖南的务工家长陈女士感慨到活动对孩子的速成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爱心驿站”十周年期间还打造了特色“非遗护照”项目,覆盖12项本土技艺,引导青少年在凤凰古村、杂技博物馆等场所完成技艺闯关。

为期两周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到烧鹅料调制、制作精密机芯零件手表、醒狮步法、扎染布匹和棕编手艺,还在游戏剧中精彩演绎“十七勇士”故事,感悟革命先辈的感人壮举,积极传承红色精神。
深耕十年 基础看护到文化赋能
“爱心驿站是我认识深圳的第一扇窗,小时候第一次来到深圳就感受到这里的温暖,让我爱上这,并在后来报考了这里的学校。”10年前,首批参与“爱心驿站”的学生代表小琳现在深圳读书,观看了回顾纪录片后感动的分享出10年前的感受。

自2015年首创以来,福永“爱心驿站”已累计服务12个省市共1600多名留守儿童,从基础看护升级为文化赋能,该活动为家庭节省托管费用近440万元。10年来,“爱心驿站”始终把关爱聚焦在暑期来深的留守儿童身上,依托辖区企业平台,打造美术、书法、朗诵、舞蹈等学习培训平台,做成了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让深圳城市关爱精准放矢的长效品牌项目。

各界守护 政企社共建爱心矩阵
2025年,“爱心驿站”项目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深圳市同人慈善基金会、宝安众多爱心企业、福永多个社区工作站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以及爱心用具、爱心玩具、非遗文创礼包近500份。
据悉,爱心驿站项目曾联合深圳大学拍摄过一部反映留守儿童题材的微电影《山外的家》,影片由项目活动中的留守儿童本色出演,生动展现了他们的孤单寂寞内心世界,并荣获2015年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第三届“深爱杯”影像大赛优秀作品奖、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春影像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以及深圳市第十二届外来青工文体节“青工微视”最佳作品奖。

随即,该项目发展为“爱心课堂”同频活动,2016年获广东省文化厅颁发的广东省优秀文化志愿示范项目奖及深圳市优秀文化志愿示范项目奖、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称号。
十年来,“爱心驿站”场地遍及福永数十家大中型企业,1600多名来自陕西、湖南、江苏等12个省市的留守儿童在这里见证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成果,深度感知体验深圳的家园归属感,绘就出一副深圳新时代文化培育和新时代城市关爱的美景盛景。